導讀:傳統,不是一成不變;變革,不是一勞永逸;保護,不是生的法則;開放,不是死的沼澤;并購與被并購,不是千分的風險與萬分的機會。固步自封還是激流勇進,這是不用問,你就能做出的明智選擇!
酒業并購的大趨勢,不可避免地來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外資進入中國名優白酒股權比例的限制已被取消,酒業并購領域的資本限制與政策保護已被“卸載”。一夜之間,中國酒業成了一個不設防的開放性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明姿態,敞開大門歡迎各種資本風云聚散,大殺四方!
面對這樣歷史性的時代轉折,向來以傳統自居的中國酒業,該如何應對與把握這種空前的壓力與機會?在這樣風云變幻的行業節點之上,白酒并購,陷阱還是趨勢呢?
從行業層面來說,走出去與請進來,都是時不我待的抉擇與責任,把好東西更大化地分享,把“中國的”變成“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最佳皈依與走向。回避與裝逼,都不是這個行業的未來。
從企業層面來說,做好自己的同時,接納別人的長處,勤于自強自省,敢于接受挑戰,正視困境與弱勢的種種磨難,你才會是那個打不垮的“小強”。并購或被并購,只要是發展性的,又何樂不為?
我們每一個深愛這個行業的人,深愛中國酒文化的人,都要明白時代的腳步,總是踩在抱著過去做夢的人頭上前進的。傳統,不是一成不變;變革,不是一勞永逸;保護,不是生的法則;開放,不是死的沼澤;并購與被并購,不是千分的風險與萬分的機會。固步自封還是激流勇進,這是不用問,你就能做出的明智選擇!
從大咖言論看并購趨勢
中國酒業到底是不是迎來了最好的并購機會?這一輪并購熱和白酒上一個黃金十年時期發生的并購有什么不同?并購與被并購的雙方利益訴求如何平衡?未來酒業并購的主力軍到底在哪里?哪些企業最有可能成為被整合的對象?并購后期的整合到底哪些問題是攔路虎?
在中國酒業并購圈主辦、《酒業財經》參與媒體支持的“中國首屆酒業并購論壇”上,來自酒企、營銷界、券商和投行的大咖言論,成為成都糖酒會期間可圈可點的行業思想盛筵。
兩次延期掛牌而中途被“叫停”的沱牌集團國有股權轉讓流產,一度成為行業并購中的最大熱點。白酒行業混改雖然暫時陷入迷途,但各方資本的熱情并沒有被完全澆滅,沱牌集團掛牌之后,綠地集團與平安保險尚相繼接洽,資本的“白酒之心”,說不定正在滋生“白馬之變”。
營銷專家、行意互動商業管理機構董事長晉育峰:
“行業內的企業目前有資格有實力進行并購,有不少是國有控股企業,但他們能否并購,有時候不取決于自己,可能還受制于體制內的因素。”對并購的大環境做出這樣的判斷。白酒行業的”變臉“有三個緯度:1、格局之變,一線趨穩,二線及以下競爭強度提高,變數較大;2、整合之變,產業重組與并購路徑逐步清晰,但合適的標的并不多;3、突圍之變,七個方面創新,快速突圍。總的來說,變臉為形,顏值為本。既要顏值爆表,還要學霸內涵,才能成就突圍之路。
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新:
天士力投資白酒標準就是選擇資源型企業,戰略長期投資,才是業外資本真正的產業投資。我們是先建工廠,再做市場,而不是只看市場不談工廠。16年30億,建了兩個廠。機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非是成本的問題。資本的真實意圖,真干還是假干,我們天士力干過真干,既沒有松鼠說得那么深,也絕對不是老牛說得那么淺。
中糧農業產業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朱國洋:
未來投資的主體,并購的主體以及未來去整合同業的主體將集中在這樣幾類企業當中。第一類我認為是有強大品牌力背書的;第二類是成功轉型為快銷品企業的酒企;第三類是在品類細分市場能深入挖掘,并能滿足客戶需求,能持續創新的酒企;第四類是堅守品質,深耕區域市場,深獲本地消費者認同的品牌酒企;第五類是自身具有良好的團隊,有創新能力,并能得到強大資本支撐的酒企。
酒業并購專家、海納機構負責人呂咸遜:
在中國酒業并購論壇上認為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品牌,其是酒業的稀缺資源,應該買一個名酒。第二,市場是酒業的發展前提,第三團隊是酒業并購的關鍵。”呂咸遜指出,從觀念上來看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北京等都是主消費市場,在這些地方適合并購,在一些大的市場很容易做出業績,所以并購的時候應該關注區域選擇。
中糧集團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
想變成一個大的酒公司,一個品牌不夠,需要幾個品牌,一個國家不夠的,需要幾個國家,因為消費者的偏好不一樣。要在國際上有作為是需要時間和積累的,特別是在人才、經營理念、國際網絡,還有中國市場的把控。所有國際收購,現在能撬動的不是資本的力量,能撬動的是中國市場的力量。
中信證券的執行總經理、投資銀行消費行業負責人耿欣:
在資本并購層面,并購可以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三大類。從并購趨勢上講,上市的龍頭酒企橫向并購將成為一個主流的方向;從橫向并購來講,省內龍頭企業成為并購買方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市占率較低的龍頭企業并購的幾率更大。
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
我比較推崇國內并購,通過并購間接上市對我們更有利。多輪融資創始人容易被資本綁架,今年中酒網將采用并購方式完成上市。電商上市路徑通常有三種,其一為掛牌新三板等待轉板機會,但A股上市太慢,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其二為赴港上市,但這市盈率太低,還不如估值;第三是境外上市。但酒是特殊商品,比如美國上市,對酒類不是特別認可,西方國家酒水網購沒有成功的企業,國外上市對酒類電商不是很認可。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聞宏偉:
什么樣的收購對象可以獲得估值溢價,我們一定要看市占率的指標。這個指標分兩個緯度,第一個是按照區域的緯度,這對一些區域性的白酒比較有意義,如果你在一個區域已經達到一個高市占率的水平,這樣的公司應該獲得更高的溢價;第二是從分價位來看,這個價位不是說你價位越高越好,而是在你的細分的價位段來看,你的市占率越高越好,你任何一個價格段都有機會,從我們對并購前線的認識與看法。在新常態下,人應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過去幾年我們跟大家交流的時候,首談三要素,產品、品牌、渠道,那時候很少講人的價值。今天來看應該顛倒過來,因為在互聯網浪潮下,我們過去關注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被顛覆,即便我們現在最關注的最大的白酒品牌,不一定五年以后還是比較常青的企業。如果我們再往后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充分,你現在很多已經有品牌、有產品,有渠道的企業你的增長還上不去,不靠人來激活,你怎么活下去?在激發改革的過程中,激發人的能動性已經成為非常明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