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遭遇產業調整的背景下,酒企尋求市場突破的渴望程度非常強烈。而自去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深化改革的信號傳遍全國,酒企希望借助這一東風,順勢而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企民企融合成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重頭戲。近日,發改委會同商務部等部門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進行了修訂,其中,“名優白酒需由中方控股”一條取消。在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不光是民營經濟,外資也可以參與整個白酒行業的整合中來。
酒業,正在結束了“黃金十年”發展后,迎來一輪混業經營的新時代。借力混改,酒業得以享受來自制度的紅利,在調整期感受到一場甘霖。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在嘗試混改的過程中要警惕和規避陷阱與風險。
試水混改,激活自身活力
混合所有制經濟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在我國建立基本經濟制度中,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今天,國家再次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上臺面,無疑是看重了其對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借力混改,茅臺、五糧液等酒企希望在行業調整中找到自身的突圍之路,激活自身經營的活力與動力。
在業外,這樣的案例早已有之。2004年,萬通地產母公司萬通控股引入天津泰達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在泰達的幫助下,萬通地產在天津開始閃轉騰挪,一系列動作帶動了業績的高速增長。這一合作被譽為民企與國企混合所有制的經典案例。
在酒業,名酒企業大多是國有體制,但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行業調整背景下,國有體制遠不如民營企業經營靈活。業內人士多次表達過國有體制對市場化機制的束縛與限制等觀點,而混合所有制經濟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方法。
在萬通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馮侖看來,混合所有制經濟事實上是把兩個對象各自揉成新的對象,這既不同于過去的自己,又會創造一個新的未來,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一個有效率,同時充分市場化競爭的經濟形態。借助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間的合作不會只是貼個標簽硬合起來。
如果混改后企業能夠更市場化,那么,企業可以享受到改革所釋放的紅利,促進企業的根本嬗變。更市場化的表現在于混改可以幫助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解決單一國有大股東的問題,讓公司化的治理結構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改善治理結構的同時,企業的自主權更多,對于白酒行業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經營效率低、成本高的難題。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會長王國春表示,混改重要的是適應市場、貼近市場、滿足市場、引領市場,企業規模大了就容易失去對市場的靈敏反應,而中小企業的決策則顯得更加靈活。
結合茅臺集團的混改方案,和君咨詢副總裁、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林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茅臺的此輪改制從國家層面說是順應了中央關于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從企業自身層面說,這次改制也是為了激發企業的活力,以前茅臺靠政府關系營銷,現在則要面向市場,引入其他資本,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在林楓看來,雖然當前還不好判斷混改的最終效果,但是改總比不改好,我們樂見于外界資本能夠進入茅臺集團后起到鯰魚作用,推動企業高速高效運轉。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酒業發展處處長楊健認為,此次白酒行業的產業調整是消費市場對行業的倒逼,混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為激發白酒企業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