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出臺,政策對于企業的影響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對于白酒產業鏈而言,酒類行業消費稅征收方式調整讓整個行業為之一震。據悉,新的征稅方式初步意向是消費稅不再從廠家征收,改為從批零端征收,可能會率先在河北等地進行試點。記者就此采訪了酒企、流通渠道、業內專家,從預測行業利潤進一步攤薄,到價格區間限制消費稅等,這些行業的領軍人物,從企業自身或者從行業發展對于此番酒類消費稅改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員:
流通環節處境雪上加霜
“誰消費、誰交稅”是國際慣例,但國內白酒行業處于深度調整期,“賣酒難”是全行業都面對的問題,流通環節的利潤也隨之降低。若此時白酒消費稅改革,向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將會增加經銷商的賦稅負擔,使其處境雪上加霜。如此一來,經銷商很可能會將壓力轉嫁回上游酒廠,這對于規模性酒企而言尚能承受,但中小型酒企很可能由于負擔過重而被迫洗牌退場。
白酒行業要推動消費稅向流通環節轉移,涉及到流通渠道的終端數據龐大且過于分散,而且各地經濟環境差異性較大,這也提高了征收消費稅的難度,若白酒消費稅改革,則應配有相關的監管措施。
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
中小企業壓力將進一步擴大
白酒消費稅的調整主要考慮到白酒作為特殊商品的屬性和適應財稅體制的改革。若從生產環節向流通環節調整,流通企業在社會責任分工中承擔流通環節的責任和義務,本身的功能就是連接企業和消費者。
稅收轉移可能出現兩種結果,第一,流通環節有可能水漲船高地提高產品的價格,將稅收轉嫁給消費者;第二,流通企業可能與生產企業溝通,以降低產品出廠價減壓,這將使中小型酒企面臨的負擔加重,甚至有可能退出。小型企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成本和人才集中度層面難以與大酒企規模化的生產相提并論,隨著稅收的增加,白酒行業將會出現向大企業、品牌企業集中的現象。
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胡波:
建議取消200元以下產品消費稅
現在白酒的消費趨勢是向中低端大眾消費轉移,從供給側改革和刺激消費的角度考慮,建議取消200元以下的產品消費稅。在此價格區間的產品屬于老百姓的日常消費范疇,取消這部分稅收,能夠有效降低酒廠成本,使其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而消費者也能夠獲得更好品質的產品,利于市場發展。
目前國內大型酒企尤其是上市酒企的稅收都是按照國家政策規范運作,產品的成本。較高反而是一些小型酒企的稅收并不到位,但產品價格虛高。從流通渠道征收消費稅,能夠使消費者做到明明白白消費,真實了解產品中包括的稅收成本,以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山東溫和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肖竹青:
有利于酒企跨區域擴張
白酒行業可以向煙草行業看齊,在流通環節征收白酒消費稅。因為過去一直在生產端征收消費稅,酒企是納稅大戶,有可能會滋生地方保護,這對于白酒的全國化和范區域流通是不公平的。如果從流通環節征收,則屬于地交稅,如此一來各個地方政府會支持外地酒,使酒企都能獲得公平待遇。
目前白酒的消費稅是從價和從量兩種方式征收,先按照出廠價,從價計收20%,而且每瓶500毫升酒還要從量計再收0.5元。現在白酒消費稅改革,建議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這將對白酒尤其是中低端酒市場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并促進酒企提高中低端產品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