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小長假已經過去,食品消費自然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據一項酒水消費調查顯示,雖然近年來,受到三公消費政策的影響,酒水銷量縮小,但春節期間白酒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縱觀我國白酒市場,今年的行情是否也如猴年春節銷量那般飄紅。
春節白酒銷量占酒水消費大頭
我國是白酒生產和消費大國,雖然在三公消費政策、葡萄酒、啤酒等沖擊下,白酒的銷售份額在縮減,但總體來看,白酒消費依然占據國內酒水銷售的霸主地位。以酒類電商酒仙網為例,進口啤酒和紅酒的份額雖然在增加,但白酒的比重依然保持70%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酒仙網春節期間白酒品類依然保持了良好勢頭,占全品類的70%以上,紅洋啤酒品類銷售占全品類的25%,其他品類占近5%。
事實上,作為中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白酒仍然是國人聚餐宴請饋贈的最佳禮品。而紅、洋啤酒品類在春節期間的銷售增長,一方面反映了消費者飲酒習慣的悄然變化,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中國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進口酒類產品供中國消費者選擇。
在酒業人士看來,雖然受三公消費政策影響,春節銷售旺季縮短1/3時間,但是今年春節白酒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明顯,茅臺、五糧液成為自飲和商務消費主流。區域名酒占領200元以內價格帶最大市場份額,并以性價比優勢贏得高速增長。
2016年白酒市場回暖可是真事
春節期間,白酒行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這對于一直處在銷售疲軟狀態下的白酒企業來說,甚是歡喜。有人預言,2016年白酒市場有望回暖,并得到了相關權威數據的支持。從已披露2015年業績快報的8家白酒企業中發現,除沱牌舍得出現雙降以外,其余7家公司的業績均表現良好,其中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今世緣、口子窖均為凈利增長,水井坊、酒鬼酒、皇臺酒業三個ST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一向具有白酒行業風向標之稱的五糧液、茅臺也相繼釋放出業績回暖的信號。業內普遍認為,國內白酒市場在經歷了深冰期后,出現了回暖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國內白酒市場在經歷了三年探底后,白酒原有疲軟政務消費由商務消費和自飲消費彌補,渠道信心回升。眾多酒業在采取了去庫存、控量保價的政策后,市場供求關系取代以往廠家主導產品的價格體系,現在管控效果已經出現。
在白酒市場出現回暖的前后,白酒行業也在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深度調整,與黃金十年企業盲目追求高端白酒的策略不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大眾市場,對中端白酒市場布局的效應也正在逐漸顯現。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白酒行業真正復蘇最快也要到2017年年底。因此,不管是白酒生產企業還是酒類加工機械單位,面對當下市場行情,形勢依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