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雜志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語”。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標、一言不合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供給側、套路、藍瘦香菇等詞語上榜。
這些流行熱詞不僅是2016年度熱點問題的一個縮影,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時尚性,也折射出了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以及當代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訴求。
對于釀酒行業而言,在過去的2016年,有哪些熱詞被頻繁提及?《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將結合釀酒行業在過去一年所發生的大事件或流行趨勢,對2016中國酒業年度流行語進行特色詮釋。
新生代
搶占市場固然重要 冷靜研究必不可少
新生代消費者能不能吸引住,關系到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你想啊,新生代的消費者們都是80后和90后們,不是有段子說:80后們已經開始只手遮天,90后們學會無法無天了……
是的,以他們為主體的年輕消費者們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了,一旦消費大潮爆發,那可真是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更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密謀布局、未雨綢繆了。
2016年6月,在四川新生代酒品戰略啟動儀式上,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表示,當前白酒正承受行業老齡化、年輕消費者流失的雙重挑戰。率先抓住80、90后新生代消費者群體的廠商將率先把握市場的未來。
需要注意的是,五糧液在會上高調宣布挺進新生代及夜場酒市場,并密集發布了包括果露酒、預調酒等4大系列、30多個產品的新生代酒品。
對新生代的研究需要行業和企業一起推進,需要企業在營銷理念上進行創新調整,在了解和認識新生代消費者的基礎上,進行更為科學嚴謹、細致深入的研究。
白酒企業搶占80、90后“新生代”消費群體,將推動酒企產品結構、市場拓展、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創新,并推動企業供給側改革和行業的轉型升級。
應該說,新生代白酒的研究代表了白酒行業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白酒如果抓住了新生代,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新藍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比之前行業在預調酒市場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了這一細分市場在短時間內進入寒冬季,在新生代層面的研究上,企業還需要一個“長跑”的心態。
總之,堅持的原則還是要潛行推進切不要心浮氣躁。
一帶一路
酒業加速國際化 傳統行業迎來新機遇
準確地說,“一帶一路”不是一個2016年的熱點詞,但這一年在酒業確實是流行語,因為這一年,“一帶一路”之前的很多設想開始在這個行業落地實施了。
有關“一帶一路”最透徹的解釋就是中國酒類產品的國際化路徑打造,在此之前,盡管有很多白酒、黃酒品牌已經成功進入了國際市場,但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相對有限。
而伴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化大脈絡的逐漸清晰,更多的行業企業開始探討并運行自己的國際化路徑。
2016年的福州全國秋季糖酒會上,全國糖酒會組織機構聯合國家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和華夏酒報社一起,舉辦了一場高規格的“白酒國際化研討會”。
會議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白酒數量排在前10名的國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現概率較高。
與會的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也表示,隨著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與實施,白酒行業要以“轉變、升級、生態”三大關鍵詞推動發展,進一步加快白酒企業的國際化步伐。
從宏觀大環境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在國際上的日益攀升,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逐步提高,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
尤其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中國產業、中國資本尤其是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產品凸顯了新一輪走出去的強勁勢頭。
而從當下的實體制造業境遇來看,也迎來了一個較為寬松的經濟大環境。
可以說,在逐步適應調整期并在積極創新轉型的過程中,整個白酒行業已經具備了更加客觀的國際視野,而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汾酒等為代表的白酒企業更是加速了各自的“國際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