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修復 白酒行業將演繹超長景氣周期?白酒行業一季報顯示此前的悲觀預期有所修復,并且部分酒企的量價政策下,白酒將不同于上輪趕頂特征,行業紅利周期可看更長。
白酒行業一季報顯示此前的悲觀預期有所修復,并且部分酒企的量價政策下,白酒將不同于上輪趕頂特征,行業紅利周期可看更長。
負面情緒修復
白酒行業在經歷2016-2017年估值和業績雙升,機構抱團配置的黃金期后,資金對白酒板塊預期不斷調高,然而年初以來,隨著茅臺限價,市場預期和基本面出現重大背離,部分投資者信心不足,負面情緒波及整個市場。
招商證券表示,在發改委會議和糖酒會反饋后,白酒板塊估值和持倉降至基本面以下,當前白酒板塊估值回升,前期悲觀預期修復,今年第一季度基金重倉持股比例開始向合理配置比例回歸,市場認為白酒行業市值上升仍有空間。
目前,食品飲料整體估值為31.31倍市盈率,在所有申萬行業中排名第12。在子板塊中,其他酒類板塊估值最高,屠宰及肉制品板塊最低,白酒估值仍低于食品飲料板塊整體估值。
提價和量增支撐一季度基本面
從各家酒企第一季度的業績情況來看,一線白酒企業包括茅臺、五糧液等基本面良好,符合預期。而二線白酒的業績景氣程度則有所回升,包括洋河、古井貢酒等區域性龍頭業績加速,一季度收入和利潤均有超過預期。
而一季度白酒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仍是提價和量增兩方面。
2017年以來,白酒行業開始普遍提價,高端中飛天茅臺、五糧液普五、國窖1573分別在2017年12月、7月、3月上調了出廠價,在高端的帶動下,次高端水井坊、舍得、洋河以及大眾品中江小白、迎駕貢酒等也略有2-15%的提價。
而在近期,由于包裝材料上漲加上廠商淡季主動提價,多家酒企在淡季開啟新一輪漲價潮。廣發證券認為目前行業整體表現為“淡季不淡”,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等高端酒批價持續回升,次高端酒劍南春,以及區域酒古井貢酒、口子窖、西鳳酒對其核心單品進行了提價。
華創證券認為,盡管進入2018年茅臺提價受到政策層面的影響,但長期來看茅臺受基酒產能影響,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持續,行業價格天花板勢必將被打破。
而在白酒量增上,普遍認為受益于消費升級,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產階層的增加有望直接拉動品牌白酒的消費,行業集中程度有望由此進一步提升。
原有周期性觀點不再?
白酒一向被認為是周期性行業,過去的走勢也驗證了這一點,不過華創證券食飲分析師認為由于部分酒企對于價格的控制,本輪周期性可能不再。
過去兩年大家都遵循周期性成長的思維看白酒行業,即隨著白酒板塊價格周期的向上啟動,高端白酒先行上漲,帶動次高端、二線白酒的上漲。
當上漲過程進入正向循環,價格會不斷上升,帶動毛利率上升,ROE也會越來越大,行業景氣度呈持續趨好態勢,但是越到后面囤貨需求越大,除真實需求以外的部分會越大,直到最后泡沫破裂,業績出現負增長。
華創證券認為,今年開始白酒行業基本面的變化沒有按照周期性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隨著高端白酒價格一路往上走,到今年一月茅臺已經嚴肅的認識到,白酒如果繼續泡沫化加速,必然會導致囤貨投機的大幅上漲,從而導致公司發貨量遠遠超過真實開瓶量,進而導致后續價格泡沫破裂和周期下行。
于是茅臺今年年初開始強力穩價,把穩定價格當成第一目標,使后續價格預期不再上漲,五糧液、老窖也相應進行了這方面的調整。
從而誘發了兩個變化:一是短期的囤貨速度、投機速度放緩;二是價格沒有出現泡沫化,發貨量和真實的開瓶量相對接近,從而使今年明年的消費潛力得到保留,保證了今年明年業績的穩定成長。
超長景氣周期
有觀點認為“入摩”的意義,不在于增量資金,而是在于資金逐漸對業績穩健成長和行業定價權更加重視,帶來的將是估值體系重構。
“入摩”帶來的短期增量資金有限,但隨著境外資金比重的不斷提升,食品飲料行業傳統估值體系也將會重構,對于白酒板塊,招商證券認為主要體現在資金對業績穩健成長和行業定價權更加重視。本輪白酒將不同于上輪趕頂特征,將演繹超長景氣周期。
華創證券認為,總體而言,當前白酒的周期尚未結束,仍處中期行情,預計2018年估值提升空間有限,但業績仍有高增。我們認為在景氣向上周期,即使不提價,結構升級帶來的毛利提升,規模效應帶來的費用率下降,仍然在發生,2018年或雖然無法走出前兩年的急速上漲行情,但仍有望繼續賺業績增長的錢,穩健收益可期。我們建議投資者站在全年投資視角看板塊,關注邊際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