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布依族人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布依族人會釀酒、好飲酒,更喜米酒。酒不僅是布依族家庭的日常必備品,更是他們在節日盛宴時、待客時必不可少的佳品。
布依族米酒的歷史沿革
中國釀造酒的歷史悠久,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民間釀造酒的行業,從以下傳說得到證實。一是杜康釀酒。傳說認為釀酒始于夏朝時代的杜康,《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二是釀酒始于黃帝時期。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三是酒與天地同時。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以上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布依族善于學習漢文化,據《布依族百年實錄》記載:早在遠古時候,居住在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漢族學習釀造酒的技藝,就會上山采來百草根做成酒曲,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釀成米酒用來驅風祛寒、避邪除疫,慶祝豐收。
布依族米酒文化內涵
歷史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歷史悠久,與當時族群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作為一門傳統手工技藝,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是布依族居住地區社會生活發展史的見證。
科學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以培養滋生有益微生物,再以有益微生物菌落產生發酵的生物化學作用機理,而生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己酸乙酯為主體的香味物質。它是布依族先民對生物科學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文化價值。布依米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布依族先民農耕文化實踐活動的產物,是布依族人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文化的共同認知,加強社會文化交流等具有極為重要價值。
民俗價值。布依族米酒傳統釀造技藝促使了布依族人善飲、樂飲,進而形成了與之相應的豐富多樣的酒禮、酒俗、酒令等民風民俗。
社會價值。布依族米酒釀造技藝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布依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著布依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布依族米酒的釀造技藝,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打造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品牌,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濟價值。布依族米酒作為地方優質農特產品,在市場出售,深得消費者青睞,生產者從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且生產費料酒糟還可以作為畜牧飼料形成綠色產業鏈發展,因而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保健價值。布依族米酒品質純正、清涼適口、回味悠長。長期飲用,具有防寒解暑、降壓降脂、明目醒腦、舒筋活血和益壽延年之功效,是理想的飲用保健佳品。
布依族酒禮習俗
豐收酒。凡是風調雨順豐收的年份,都要釀造米酒,殺豬腌臘肉,到次年農歷正月間,就邀請親友到家來歡慶豐年,喝酒唱歌,名曰“豐收酒”。這一天主人家早早起床,準備好各種佳肴,等待客人的到來。客人陸續到來后,便被請到火塘邊,大家圍坐在一起,同時歡樂地唱起“客氣歌”:“米酒綠中央,開缸十里香,下河洗壇子,醉倒老龍王。”就這樣,主客互相祝賀歌唱,直到散席。大家拱手道別,并相邀來年到自家喝“豐收酒”。
攔路酒。在進布依族村寨必經之路上,由主方備酒恭候于路中,客至,先以酒歌勸酒,表示出主人對客人的歡迎,客人飲后方得進寨,有的主客雙方還需對歌,然后才能飲酒“過關”。而進人村寨后,如客人初次來到布依人家,主人會敬上一杯“茶”,此“茶”實為米酒。如果客人將酒誤認為茶一口喝進嘴里,務必將酒喝下肚;而不能將酒吐出,否則被認為不禮貌。如果客人知道“茶”中玄機,就可以恭敬的雙手接過“茶”來,慢慢品嘗,細細享用。在布依族的習俗里,這是布依族待客真誠的表現,客人喝下的酒越多,就象征著“長吃常有”,主人就越是高興。
雞頭酒。當貴賓前來布依族家中做客,主人總會殺雞備酒招待客人,此時的雞頭又稱為“鳳凰頭”。入席后,主人向貴賓雙手奉上“鳳凰頭”,客人接過后,先飲酒一杯,再把“鳳凰頭”依次對著其他人,表示大家共同舉杯,一飲而盡。這樣的習俗表現出布依族對客人的尊重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