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酒報君特為您梳理近期多地酒類市場的質檢監管信息,將其在生產及銷售等方面出現違規行為以及相關市場監督信息進行匯總,從而為廣大消費者購買提供參考,也為酒企生產再度敲響警鐘。
重慶
在近期重慶地區警方展開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有關部門查處一宗假酒制售案件,涉案金額超過200萬元。
據了解,此前,當地有關部門在對轄區違章建筑進行清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存有幾十萬元名酒的酒窖。經鑒定,所發現的白酒均為假冒偽劣產品。隨后,警方進一步展開調查,最終將進行假酒制售犯罪嫌疑人抓獲。目前,該案的5名涉案人員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貴州
3月9日,貴州省食藥監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公告。其中酒類產品不合格4批次,分別為:
標稱貴州龍龍祥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福喜緣酒(46%vol)檢出酒精度不達標;
標稱貴州芙蓉江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純玉米酒(45%vol)檢出氰化物超標;
標稱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源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道泓-醬香老酒V10(53%vol)檢出氰化物超標;
標稱貴州筑春酒廠生產的貴州老窖酒(46%vol)檢出氰化物超標。
對于上述不合格產品,有關部門已按照相關法規,責令生產單位及時采取下架、召回、立案調查等措施,并查明不合格食品的批次、數量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河北
河北省食藥監局在近日發布了關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公告。公告顯示,在對糧食加工品、酒類等15類食品105批次樣品進行質量抽檢后,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97批次,不合格樣品8批次。
在13批次酒類抽檢樣品中,廊坊市明珠商業集團霸州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為霸州市岔河集夾河釀酒廠生產的夾河燒鍋清香型白酒(42%vol),被檢出酒精度不達標。
陜西
近期,陜西榆橫警方經過數月調查,成功破獲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品商標案,并查封多個銷售假酒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繳獲假酒11710瓶,涉案金額17萬余元。
據了解,2016年12月初,警方得到線索,當地有不法分子大量銷售品牌假酒。經過數日盤查蹲守,警方先后查獲牛欄山、勁酒、長脖西鳳及老白干等多個品牌的假冒產品。目前相關責任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當中。
廣州
315來臨之際,廣州市食藥監局展開了針對假酒產品的集中銷毀行動。在此次銷毀活動中,共有1430瓶“貨值”50萬元的假冒名酒被當場銷毀并進行無公害處理,其中不乏“茅臺”、“五糧液”、“軒尼詩”、“馬爹利”等名酒品牌。據了解,廣州市食藥監局成立了酒類監管科室,在近三年共立案查處80多宗,貨值金額390多萬元,罰沒金額400多萬元,沒收各種“問題”酒6000多瓶。
據工作人員稱,盡管酒類市場大家成為常態化,但仍存在個別酒類經營者未按要求履行進貨查驗義務,存在上門推銷、回收、代銷、代購等現象,索證索票、臺賬記錄不規范。市場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傍名牌”等現象依然存在,制售假酒“化整為零”時有出現。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信心。有關部門在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同時,也呼吁酒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繼續推進酒類食品的社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