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間,汾酒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6月,汾酒實現營業收入227.46億,同比增長19.65%;實現凈利潤84.1億,同比增長24.27%。
對此,汾酒在半年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注重前瞻謀劃,加強協同調度,以計劃與生產的高效銜接確保市場產品的有序供應。同時,公司堅持聚焦三大市場的布局策略不動搖。持續精耕長江以南核心市場,優化長三角、珠三角等潛力市場戰略方案,提升整體布局水平,長江以南市場實現穩步突破。
半年報相關數據也體現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汾酒省外市場銷售收入達到142.66億,同比增長25.66%,占比企業營收升至62.72%,汾酒全國化進程成效顯著。而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汾酒也曾表示,公司省外10億元市場持續增加,長江以南核心市場同比增長超30%,全國化進程進一步擴大。
在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疊加宏觀經濟復蘇不明顯、市場需求偏緊等多重壓力下,汾酒交出的這份半年度業績答卷堪稱亮眼,尤其是半年度營收首次突破200億著實令人驚喜。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這份成績單背后,其實汾酒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近年來汾酒之所以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主要得益于高價酒類產品的強力驅動,尤其是以青花汾酒系列為代表的中高價核心產品更是成為企業營收增長的主力軍。但這一情況在今年以來,尤其是在第二季度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汾酒財報對產品分類,將每升130元以上產品劃分為中高價酒類,將每升 130元以下產品劃分為其他酒類)
根據2024年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汾酒中高價酒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64.27億,同比增長17.4%;其他酒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62.33億,同比增長27.36%?梢,后者增幅超過前者近10個百分點,這一情況在汾酒過去幾年財報中并不多見,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其他酒類產品或者說低端酒產品正在成為汾酒業績增長的一個重要保障。
更為直觀的數據則體現在今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汾酒實現銷售收入為74.08億,其中中高價酒類、其他酒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45.67億、27.97億。作為對比,2023年第二季度,汾酒實現銷售收入為63.31億,其中二者錄得銷售收入分別為45億和17.67億。
據此不難看出,今年第二季度,汾酒旗下中高價酒類產品同比增長僅為1.49%,基本沒有增長;反觀其他酒類產品,銷售收入凈增長超過10億的同時,同比增長更是達到58.29%。進一步來講,相比上一年同期,汾酒在今年第二季度營收的凈增長額10.77億,幾乎全部由其他酒類產品貢獻。與之相對應的,汾酒毛利率也同步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汾酒毛利率為75.09%,同比下降2.70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37個百分點。劵商機構研報也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汾酒銷售收入之所以能夠實現17%左右的增幅,主要是得益于玻汾等大眾價位產品的放量,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疲軟、消費不振的現實背景下,這類產品擁有的性價比優勢正逐步被放大。
“今年以來,汾酒中高價酒類產品增速放緩,尤其是第二季度基本沒有增長,雖然這一樣本量較小,但也從側面表明,在外部市場不確定因素沖擊下,汾酒這類產品已受到不小影響。”業界專家指出,頭部酒企之所以具備穿越周期的發展韌性,關鍵原因在于中高端產品的強力支撐,因此,在提升低端酒產品份額的同時,如何進一步鞏固中高端產品在市場中的既有優勢,這將成為目前汾酒需要直面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中高價酒類產品發展放緩外,汾酒在合同負債層面的表現也不及市場預期。眾所周知,合同負債一向被視為白酒企業的“蓄水池”,是市場評價一個酒企發展潛力是否更優的重要參考指標。尤其是從發展邏輯上來講,合同負債余額越大、增速越高,表明經銷商渠道對酒企未來發展愈加看好,從而他們打款意愿也隨之增強。
半年報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汾酒合同負債余額為57.32億,與去年同期的57.53億元相比基本持平,環比今年第一季度末的55.9 億也僅增長了2.53個百分點。而截止本報告期末,汾酒經銷商凈增加256戶,在經銷商數量增加的背景下,汾酒的合同負債并未水漲船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經銷商渠道的打款意愿或正在降低,且對未來發展存在信心不足的情況。
另外,今年上半年,汾酒的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等也有所增加。其中,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7.68%,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7.06%。顯然,今年1-6月,汾酒營收之所以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也與此密不可分。
而在半年報中,汾酒也提到,白酒行業與宏觀經濟緊密關聯,容易受到消費品市場波動影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給白酒行業發展帶來一定風險,公司也將不斷加強品牌文化建設,提升自身競爭力。
根據汾酒規劃,2024年力爭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20%左右,即營收規模為383億左右。結合半年報來看,今年上半年,汾酒已完成全年營收目標的59.39%,這是否意味著其將會順利達成既定目標呢?目前,尚不得而知,佳釀網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