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幾年后,終見適度回暖信號釋放端倪。
從2016年中秋節前后開始,一路走來,國內部分一線強勢企業、核心大單品,再次出現“量價齊升”現象,一線名酒市場的再次“爬高”性回歸,反映了兩個現實:
一個是,以53度茅臺為引領的中國一線高端白酒,在過去幾年內,從“三公消費”之重心向“民酒”消費邁出了關鍵一步;
一個是,一線名酒給以魯酒為代表的中國區域白酒板塊,又重新留下了在中高端價格帶再次躍升的戰略新空間。
盤點近30年來行業整體發展歷程,魯酒板塊已集體經歷了兩次較大的整合躍升期,在每個整合躍升期,都會帶來魯酒板塊的一次重新排位與洗牌。
第一次是在1995年前后,借力于當時企業體制改革與調整能量的快速性釋放,以及在央視等媒體的大力度開創性宣傳,靠低度濃香+低價位產品高密度覆蓋,當時魯酒板塊出現了品牌整合與相關企業躍升的密集階段,景芝、泰山、孔府家、秦池、孔府宴等陸續多家企業從魯酒板塊中躍升出來,并最終形成了“蘭景孔泰”四大家族引領魯酒的歷史性局面,這種影響的“余威”目前仍在延續;
第二次,應該是從2000年到2012年行業黃金十年期,借力于“包銷品牌+中高端產品的快速培育”,魯酒迎來了第二次整合與躍升期,魯酒重新排位的競爭十分殘酷。傳統的魯酒四大家族中,孔府家逐漸進入徘徊期,蘭陵也因體質等多種原因,被景芝、泰山甚至是后來居上的其他快速超越。在部分老牌企業“掉隊”的同時,也正是因為抓住了時代賦予的“包銷品牌+中高端產品培育”的機遇期,扳倒井、古貝春、瑯琊臺實現了快速的躍升,并最終在2008年前后奠定了自己在魯酒行業的“金剛”地位。
也正是在此階段,魯酒產品結構提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各企業充分借力于包裝提升、改名、年份酒、芝麻香、內招、洞藏等素材,實現了中高端產品的塑造,一品景芝、五岳獨尊年份酒、景陽岡賴茆新品、趵突泉芝麻香、國井芝麻香、國蘊、百脈泉年份酒、云門陳釀新品、蘭陵王新品、貴人道、黃河龍老釀坊等多款魯酒中高端經典產品在此階段亮相,并快速成為拉升自己快速發展的王牌,借力于“中高端品牌”培育,相應企業也快速完成了區域市場的高密度占有與行業地位的深度重塑。相反,沒有抓住此次時代賦予的機遇的部分企業和品牌,則快速的衰落了下去。此輪借力于中高端產品的再造、用以提升企業發展速度的魯酒浪潮,是在茅臺等全國一線名酒集體大幅上調終端價格的大背景下實現的,這輪“產品結構調整潮”在2012年前后,隨著國家嚴厲打擊“三公消費”而終止。
五年行業整體低迷徘徊期過后,目前階段,筆者綜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行業發展大環境、山東酒業市場發展環境預判,魯酒板塊正迎來了第三次整合躍升機遇期。那么這一輪的機遇期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針對100元~200元價格段的產品塑造與市場高度占有。
與以前相比,目前白酒的消費大環境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隨著民眾收入與生活水平以及審美等諸多方面的提升,白酒消費者從過去的拼量向求質轉型是大趨勢;另一方面,隨著茅五的價格上調,在700元—200元價格帶給魯酒留下了豐富的品牌標桿樹立空間,隨著老窖特曲等在山東市場耕耘多年年的強勢品牌,逐漸在200元以上價格帶的戰略定位,200元以內價格帶逐漸也給魯酒。未來一階段內魯酒企業能否在100元~200元價格段實現更大作為,會成為影響魯酒板塊格局、重新排位的核心因素。
那么哪些品牌會成為這一輪整合躍升期之王者呢?時間最終會給我們明確的答案,這個時間有多長呢,少則三年,多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