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酒普遍存在產品結構不佳、品牌形象乏力、渠道管理粗放、組織能力偏弱等問題,使得豫酒陷入了長期的沉寂。作為產銷大省,豫酒的行業地位有些尷尬,內憂外患。那么今后豫酒板塊又會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呢?本文將從“年度大勢,拐字領銜;豫酒勢頭,停增向減;周期紅利,消耗用完;人事動蕩,積癆不淺;蘇徽勢力,穩步向前;其他勢力,神通各顯;品利雙劍,決勝關鍵;自此中原,身陷亂戰”
一、年度大勢,拐字領銜
曾經的豫酒板塊取得過不俗的業績,既有寶豐和宋河等國家名酒,也有杜康、賒店和仰韶等具備優質品牌基因的酒企,同時張弓和林河等品牌曾經風光一時,加之河南龐大的市場容量和擴容增長的白酒行業,使得豫酒一度成為中國白酒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后,尤其是進入行業調整期后,豫酒企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一直沒有重要的突破,市場一再萎縮和退讓,根據地市場也不穩固。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遠景咨詢認為,豫酒目前的發展困境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黃金十年”的擴容增長紅利期已經結束;
二是,豫酒的發展一直存在戰略定位不清晰、經營理念落后、商業模式與市場脫軌、酒企高層人事動蕩、決策不匹配市場等諸多問題;
三是,河南省內市場被川酒、蘇酒和徽酒大肆攻占,豫酒品牌反而趨于邊緣化。
在這三方面因素的疊加作用下,在酒業整體回暖但市場競爭趨于擠壓式競爭時期,豫酒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拐點:以仰韶為代表的強勢酒企將強者恒強,其它的地方弱勢酒企則繼續沉淪,弱者恒弱。
二、豫酒勢頭,停增向減
雖然行業內關于“豫酒復興”呼聲喊了很多年,但事實上豫酒如今整體發展的勢頭只能用“停增向減”來概括,大多數酒企都處于徘徊或下滑的狀態。截至2016年,豫酒營收在20億元以上酒企一家都沒有,營收在10億元以上的只有宋河和仰韶兩家,甚至更多的地方小酒企營收只有幾千萬元。
從外部因素上來說,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古井等省外強勢酒企紛紛入侵河南市場,攫取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例如,茅臺系列40億,五糧液30億,瀘州系列18億,古井10多個億,洋河20億。豫酒企業在河南市場的話語權受到了嚴重沖擊,甚至出現了河南消費者不愿喝河南酒,河南經銷商不愿賣河南酒的尷尬局面。事實上,河南將近有400億的市場容量,然而地產酒的市場份額卻只占了30%左右。
從內部因素上來說,拋開其他因素不談,事實上豫酒的增長方式長期以來都是依靠“平行增長”,即依靠市場數量和產品數量實現的自然增長。這種粗放的增長方式,在行業和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豫酒企業出現增長瓶頸并陷入長期增長乏力的泥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