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句話放到咱們酒的江湖上也很適合。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飲酒風俗和喝酒偏好,像安徽的“炸雷子”,福建的“柜臺拼”,而我們都是做酒愛酒之人,清楚這些“硬道理”才不會“吃虧”。今天酒說就接著前面提及的幾個地區,說說西北地區的酒市特征和飲酒習慣吧。
陜西:三秦大地,飲酒有禮有節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陜齊吼秦腔……陜西人比較豪爽,粗獷,但雖粗不野。陜西是個禮儀之邦, 在親屬聚餐時講究先敬老者、后敬比較有地位之人,勸酒時不能強行,只能隨意,但你在敬這些人時就不能隨意喝了,必須一口干了才算尊敬;對于同輩不用說了,都滿杯上了。如果屬于商務宴請的話,得先敬位高權重者,再按年齡順次喝;陜西人會非常熱情的回敬,而且不止一次,會找出種種回敬你的理由,直到將你喝趴下。還有一點,陜西人比較會劃拳 。
陜西省年白酒消費量達16萬噸,而產量僅占全國白酒產量的1%,是銷大于產的省份。在陜西市場上,西鳳酒與太白酒占據了主要的地位,不過太白酒與西鳳酒的市場份額仍有一定差距。據統計,整個西安市場白酒消費容量超過28億元,其中濃香型白酒占75%,鳳香型占到10%,兼香型約占10%,清香型及其他香型約占5%,呈現地產酒強勢崛起、外地名酒爭奪市場的格局。從地域分布來看,陜北和關中地區52度的高度酒比較暢銷,秦嶺以南地區45度酒相對好銷。在西安白酒市場,中檔產品大多集中在45度,如洋河藍色經典,西鳳15年、6年陳釀,華山論劍20年等;低檔產品大多集中在52度,如金六福、二鍋頭、老白干等;高檔產品集中在52-53度,如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水井坊等。
青海:三臺下肚,敢笑他省不丈夫
青海人善飲,豪飲,這在全國是小有名氣的,婚喪嫁娶喝、添人進口喝、百歲滿月喝、升官發財喝、喬遷搬家喝、動土上梁喝、耕地播種喝,開鐮收割喝,朋友聚會喝、迎來送往喝、逢節遇假喝。
青海人喝酒有青海人的特點。入席后,一般先由主人或者召集人簡單幾句開場白,然后端起一個小盤子,盤子上放六個斟滿酒的小酒杯,這叫一臺,或按年齡大小,或按職位高低,或按知名度不等,依次敬酒。在這必須進行的程序中,被敬者必須滿飲此六杯,每喝一杯,要翻轉手腕兒,亮出杯底,以示喝干。如此敬酒三圈,即在座每人喝完三臺三六一十八杯,敬酒者自飲六杯后,才開始招呼大家吃菜,這叫酒過三旬。 接下來開始互相敬酒,什么尊敬的領導;年長的尊者;多年的好友,初識的朋友;凡是能找到的,哪怕是牽強附會的理由,都可以向對方敬上六杯,一時間,堅持要敬的、推托不喝的、添油加醋的、煽風點火的、巧立名目的、推波助瀾的,整個一個江湖亂搗。
青海人均飲酒量僅次于世界第一大飲酒城市莫斯科,年總產量約2萬噸。青海當地特有的酒品是青稞酒,其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70%—80%。但近年來以川酒為主的外來品牌營銷攻勢迅猛,青稞酒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下滑到30%左右。“金六福”、“口子窖”、“杏花村”、“劍南春”等優勢品牌和新疆、甘肅等地的白酒產品在青海市場混戰。
新疆:掀起你的蓋頭來,喝一杯
新疆人喝酒喜歡喝大杯,吃大肉,開場每人先喝一大杯,喝酒不能站,站著喝了不算。新疆人爽朗好客,總覺得在飯桌上喝酒喝多了才算盡興。因此不少人都喜歡勸酒,否則會覺得未盡到地主之誼。新疆喝酒多是喝水用玻璃杯。酒官倒酒一般是倒玻璃杯的1/4或1/5。遞給上手第一人,此人接過杯子,敲擊兩下桌面,示意我喝啦!一口喝完。然后酒官倒酒遞給上手第二人,以此類推。一圈輪完,聊一會,吃些菜;在開一輪。這種喝法速度很快,以人數來說,5到6人一圈快則10分鐘慢則20分鐘,一瓶的500毫升伊力大曲兩到三圈就可喝完。然后再開一瓶。酒量不好的一會就夢游太虛了。新疆各地的飲酒習俗各有不同。在奇臺,“三巡酒”是用煙盒為標尺,分為平躺、橫放、站立三種刻度,就像一部嚴格的律法必須遵從這種規定。在吉木薩爾,酒司令不是指定的,而是輪崗制,人人都有機會,通常是主人率先以身作則,給自己的酒杯斟滿酒,先干為敬,然后再去給客人到酒。
新疆酒基本都是窖香型,內地多是曲香型酒。曲香型酒香是香,但喝起來曲子味很大,本地人一般喝不慣,這也是內地酒難進入新疆市場很重要的原因。窖香型酒味不大,但后勁很猛。內地酒度數一般不高,新疆酒多是45度以上,但賣的最好的基本是52度酒。據業內人士統計,新疆目前經過注冊的酒廠共有150余家,其中包括伊力特、肖爾布拉克以及古城、白楊、白糧、三臺、新安等品牌。新疆白酒市場目前的市場容量每年為十幾億元,伊力特和肖爾布拉克合計占近半的市場份額。因為與內地運距較長,多年以來,新疆白酒市場的競爭一直是地產酒之間的競爭,競爭也一直集中在每瓶20元至60元的低端酒上。新疆沒有一款價位在300元/瓶以上的高端白酒。由于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新疆的白酒高端市場一直處于外來品牌的勢力范圍內。新疆白酒市場低端酒逐漸萎縮,高端酒不斷增長。
甘肅:酒香醉隴,娛樂劃拳不可少
甘肅很多人都喜歡飲酒,但是在飲酒時能夠注重文明、禮儀和娛樂,反對不文明的粗野行為。在聚會飲酒時,敬酒者一般都要唱著祝酒歌給大家敬酒。通過唱敬酒歌,把美好的藝術享受和物質享受有機地結合起來。敬酒歌的內容十分豐富,如給長輩敬酒,歌詞內容一般都是感謝養育之恩的;給同伴敬酒,歌詞內容就是歌唱友誼的;給客人敬酒,歌詞內容則是歡迎客人的,等等。客人告別時,還有歡送的歌唱給客人,表示挽留,并要敬上送別酒。在吉慶場合,一般都不會強迫客人飲酒。不會飲酒的人,只要說明理由,就可以少飲或者請別人代飲。
甘肅白酒年消費量在10萬千升以上,市場潛力約在15個億以上。甘肅市場被本地酒和外地酒平均分割。白酒的主流度數是42度、45度,以濃香型為主。甘肅人有著西北人的飲酒風情,酒風豪爽,因此引用量大。其一年有30多億的白酒銷售額,從數字上來看,甘肅省的白酒消費量較大。從地理位置來看,河東是人口比較少,但密集度較高,是甘肅省白酒的主要消費區,河西人口密度較小,但白酒產量很大。據了解,河西地區主要以地產酒為主,外來品牌的市場份額不大。從飲酒度數來說,整個甘肅習慣引用的度數區別不大,以40多度為主,但是這兩年蘭州50度以上的白酒,尤其是52度的白酒開始盛行。隨著省內品牌的崛起,目前甘肅白酒市場上剩下的外省品牌無一例外的是一些實力較強的名酒企業,如五糧液、茅臺領軍高端酒消費,劍南春、郎酒的年份酒與新崛起的地產品牌九糧液和世紀18年也在進行著拉鋸戰。五糧春、瀘州老窖特曲、洋河海之藍在200元左右的價格帶占據著消費的主流。除此之外,外省品牌在中低檔市場爭奪得比較激烈。總體來看,甘肅的白酒市場上,省外品牌與省內品牌都在針對目標市場進行銷售,理性運籌酒類消費市場已經成為主流,甘肅的白酒市場趨于成熟。
寧夏:做事講原則,喝酒講酒規
寧夏人性格淳樸善良,為人正直,講原則。酒場上,也講究酒規。與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還講酒品。俗話說,酒場無父子。不分輩分,不論長幼,酒場上,一律按酒規辦事。一桌人準備喝酒,首先,必須得碰酒,大家舉杯同碰后,才可輪流搖骰子(俗稱搖寶)打關,或者劃拳。搖骰子一般是打關者與在座的每人搖三寶。喝酒講究一喝,二放,三碰杯的規則。誰輸了酒不及時喝,就說明此人不仗義,不遵守酒規,要被罰酒,并且在這個酒場上一定會受到大家的“攻擊”。在酒場上為了讓輸家喝酒,人們時常戲言:喝酒看人品,酒量看工作;酒是杜康造船流,能除疲勞解憂愁。在酒場上,有些人為了少喝酒,也常常編出一些怪兒話來反駁,如酒壞君子水壞路,神仙都吃不過酒的夠之類話語。
寧夏白酒總體競爭格局層次感清晰。高檔市場完全由“茅、五、劍”三大巨頭把持,中檔、中低檔市場由本地企業占據。“沙湖春”和“老銀川”競爭激烈,“沙湖春”的市場份額已超過40%;另一重要品牌 “大夏貢”銷量明顯下滑,面臨著退為二線品牌的危險。外來品牌表現較好者僅有河套老窖和口子窖;前者鋪貨率較高,實際占據的市場份額較低,沒有形成競爭威脅;口子窖立足于5年產品在商超渠道和部分餐飲渠道運作,以機會性推廣為主;西鳳在省會銀川有一定動作,但未大面積推廣。從區域市場來看,沙湖在銀川地區和石嘴山地區呈下滑趨勢,老銀川上升迅猛;吳忠市場尚無絕對領導品牌,沙湖、老銀川、大夏貢、古峽宴均有一定市場份額;中衛市場沙湖春仍占主流,“銀川”在縣級市場發力效果明顯;固原地區沙湖春、大夏貢表現較好,“老銀川”謀勢待發。整體來說寧夏消費不夠理性和成熟,對品牌缺乏認知度和忠誠度,存在以下消費特點:1.被動消費,大部分消費者因渠道(服務員和零售店主)推介產生消費,突出表現在銀川和石嘴山地區;2.跟風消費,消費者易受外界干擾購買流行性白酒產品;3.地緣性消費居多,即消費者存在地產酒消費情結,也是寧夏地產酒強勢的根本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