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的深夜,對于百年老店國民黨來說注定是個不眠之夜,一夜之間,臺灣藍天變綠,在“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在22個縣市選舉中,國民黨從15個執政地區銳減到6個,遭遇到1949年以后最大的潰敗。而反觀民進黨氣勢如虹,一舉逆轉政治版圖,不僅跨過了濁水溪,更是兵臨臺北。不僅給臺灣的未來投下了陰影,更是給兩岸關系帶大了最大的變數。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不得不含淚辭去國民黨主席,媒體更是直言這次馬英九在政治上已經被判“死刑”。在總結國民黨遭遇最大教訓時,馬英九坦誠:因為網路(大陸叫網絡)的興起,國民黨沒有緊跟這個時代的步法,藐視新生力量。依靠過去文選系統制定的在傳統媒體報紙電視上固定打法已經徹底失效。因為年輕的一代接受信息的渠道現在基本從傳統媒體轉向了新型互聯網。他們已經成為臺灣的一代新生主流力量。
其實反觀中國的白酒業,基本和身處在臺灣的國民黨面臨一樣的危險境況。不要覺得這這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危言聳聽。其實這兩者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歷史悠久,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迷戀傳統,宣傳老化,排坼新生,拒絕創新。
消費者變了,營銷要玩新方法
一個有著百年基業的政治大黨可以一夜之間崩盤,更不要說一個酒企了。互聯網革命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革命,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消費者變了,但很多商家卻沒有變,消費者變了,營銷要玩兒新手法,沒有人能打敗這個趨勢。
正如著名的互聯網大佬周鴻祎在他的新著《我的互聯網方法論》里所言:消費者變了,營銷要玩新方法。
顛覆式創新都不是敲鑼打鼓來的,而是隱藏在一片噪聲里,它是代表了未來趨勢的一個訊號,但你卻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種藐視的態度來看一個新生事物,它可能滿身缺點,但是顛覆你的東西,不需要做成十項全能,它只要在一個點上追求極致,遠遠超過你,這就足夠了。
之所以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我們看到了無數個曾經貌似強大的企業一天天在衰退甚至倒下,從曾經的摩托羅拉,愛立信等。我們很難說下一個倒掉的不可能是酒企中的大佬。然而,一個個名不見經傳、我們也曾看不起的小公司在很短的時間里似乎就要成長為臣擘。這個劇變的時代,會給大企業以恐懼感,給小公司以希望。
對白酒業這些傳統企業來說,君不知:中關村曾經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知怎么就忽然消失了,高清電視無論怎么大聲宣傳大尺寸、高清晰,消費者似乎都不感興趣,看都懶得看一眼。更別說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臺,紛紛出現收入下降,人員流失了。最恐懼的是,這些傷害到你業務的事情每天都在快速發生,但你卻不知道為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辦。
用一名N年前的話來講: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更令人疑惑的是,滿大街都是手握蘋果手機的人,但平心靜氣地來看,蘋果公司根本沒有什么高科技的專利。在通信技術方面,高通、摩托羅拉、諾基亞都比蘋果公司要強,蘋果即使有專利,也大多是外觀上的專利。但為什么蘋果公司出一款新品就能席卷整個無線互聯網終端,而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很多公司卻被打得落花流水?
消費者也在發生變化。今天的消費者似乎變得更加不耐心了。他們都不愿意聽這個技術、那個功能,似乎不愿意被教育,“教育市場”這個曾經天經地義的口號也失去了效力。大家都不愛看說明書,都不愛靜下心來學習,而是一邊玩一邊學,一邊玩一邊罵或贊,這個真爛,那個真贊。
年輕人掌握話語權的互聯網時代
前段時間,IT(信息技術)企業“教父”柳傳志寫了一封內部信。在信中,他重點強調了聯想要建立“發動機文化”,意思是最高管理層是大發動機,而予以公司的領導、職能部門的領導是同步的“小發動機”。在在發動機的帶動下,小發動機不斷成長,輸送人才,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發展平臺。
然而,立即有人寫文章懷疑柳傳志的“發動機論”:目前的85后、90后的夢想是當一個U盤,把自己裝滿。“不管老大們怎么變,我們只要把U盤換成移動硬盤,再不行升級為云盤可以全部搞掂。但是您老千萬別讓我們當什么發動機,因為怎么生存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哪怕有半點不爽想找個沒人沒車沒工作,但是有Wi-Fi(無線上網技術)的地方發半年呆,立馬拔盤閃人也是我們自己的事。”
其實,進化論是發動機還是U盤,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現在的年輕人是市場的主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就相當于抓住了市場的主流。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公司希望每個人都是發動機,是創新的發動機,是能夠激勵其他人熱情工作的發動機。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U盤,吸取知識、積累經驗。俗話說得好:技不壓身。
另一方面,這個爭論體現出今天消費者的一個特質:他們不再像60后、70后一樣相信權威、崇拜權威,也不會在一個高大睥口號下去奉獻,甘當無名的螺絲釘。他們會懷疑,更加挑剔,更善于學習利用各種工具去挖數據,做比較。現在,互聯網賦予了這些具有強大學習能力、學習意愿的年輕人以強大的工具。通過他們,互聯網的影響力得到擴散。要知道,很多中年人、老年人會用互聯網,就是這些年輕人教會的。
所以,如果說互聯網在革命,那革命的發起者就是掌握了互聯網工具的年輕人。那么,互聯網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在互聯網上,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流動快,而且觸及的范圍廣,這樣信息很難被裝進一個黑匣子里,因此就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當年到中關村大廈里去買數碼產品,遇到門口非常熱情,滿口“大哥”、“大叔”,點頭哈腰的銷售經理,你會怎么想?即使我是技術出身,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腦子里的警惕性立即就提高了,生怕不小心被他說得一沖動,拿出錢包就買了。就像前面講的,你買了數碼產品,原以為買到了便宜的,沒承想一回頭就有人遞過來一張宣傳單,你一看,原來還有更便宜的!
沒有互聯網時,信息牌極其不對稱的狀態,買的沒有賣的精,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無商不奸”。在那種情況下,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忽悠消費者。消費者買東西,商家把錢拿到手,銷售任務就算完成了。商家拿到錢就跟消費者說拜拜了,最后的售后服務不得不做。
今天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消費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產品做得好不好,體驗做得好不好,成了成功的關鍵。在互聯網時代,賣點這個觀念已經過時了,因為消費者學精了,辨別能力強了,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相信商家的吹噓。而且,用戶不是買完東西就跟你結束了關系,相反,用戶買了你的產品,用你的產品,這時候,用戶體驗之旅才真正開始。你的產品不能形成用戶強烈的認知和感知,這種廣告營銷就是假的,是無效的。
很多電視購物是最典型的,商家找了很多賣點,性價比看著也很強。但拿到東西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上當了。傳統的營銷,通過高額的廣告投入、大量的疲勞轟炸、渠道代理的地面推廣等方法把貨賣出去。但這種推廣方式沒辦法形成口碑,因為用戶毫無體驗,它只能形成一次性的銷售,大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今天要做一個公司,如果不是皮包公司的話,就要徹底拋棄這個思路,而是考慮怎樣讓你的產品到用戶手里,能超出他的預期。在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時候,在一個點上讓用戶感覺到絕對棒,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的競爭對手,但有一個對手你是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趨勢一旦爆發,就不會是一個線性的發展。它會積蓄力量于無形,最后突然爆發出雪崩效應,任何不愿意改變的力量都會在雪崩面前被毀滅,被市場邊緣化。國民黨最后兵敗如山,難道還不值得白酒業警惕。
國民黨因為藐視新生力量,從而丟掉了執政的民意基礎。白酒企業如果不能從這次國民黨選舉大敗中悟到這個道理,那么失敗就在眼前。中國酒企大佬們:醒醒吧。那些試圖顛覆現有秩序的微小企業們:抓住機遇,屬于你們的時間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