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真的能成為酒水漲價的持續籌碼么?不一定!
當“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句歌詞被網友修改為“一元錢”時,我們或許還能保持“事實確實如此”背后的幾分笑容。
但,當豬肉漲到30塊/斤左右時,卻真實抽痛了許多人的神經!畢竟,民生相關的必需品呈現近倍增長,引動的不僅僅是豬肉價值本身,還會延伸到其他層面。盡管,豬肉漲價可能只是短時間問題,但無疑讓民眾或多或少對物價上漲,及作為上漲關鍵背書之一的“消費升級”產生了不一樣的感受。而所謂的不同,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能力達到后的主動升級和消費能力沒達到時的被動接受。
經濟學關于消費升級的解釋:“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多年來的持續向好極大地促動了消費能力及水平的上升,也使得消費升級成為必然。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環境,近年來“消費升級”被不少企業作為“產品漲價”的重要憑證,一談推新漲價,必談消費升級。市場經濟環境下,這樣的動作或許無可厚非,成功了固然可做案本,失敗了大不了“練廢”一款產品。但“消費升級”真的能成為產品價值增長的持續籌碼么?不一定!
在當前經濟環境持續下行,中美貿易戰依然僵持,物價于悄無聲息間水漲船高之時,有能力適應消費升級的人還有多少?動輒推新漲價,向高端消費靠攏的策略,是否能適應當下及未來幾年?實際上,就白酒行業來看,今年上半年除茅臺終端價格一路飆漲之外,其他名酒品牌的漲價動作特別是基于終端指導價的提漲其實并不多,遠不及2012年前以及去年此起彼伏的漲價態勢。與此同時,不少漲價后的品牌,特別是非一線中高端品牌的市場接受度,遠沒有以前來的那么水到渠成,甚至有些還出現了滯銷。
在我們看來,現在已不是2012年前的“黃金期”,有“大風吹動”,更有消費空間可挖掘。而當前,酒水消費者的基數其實并沒多大增量,相反,在老齡化、年輕化趨勢下,整體消費基數還在減少。也因此,以“消費升級”作為口號、噱頭甚至理論支撐,不斷圍剿的中、高端消費人群,或許并沒像許多人認為的有那么大的增量!相反,有行業人士認為當前及未來幾年更應該是存量空間的競逐。而當基數沒有增加,但競逐者數量在不斷增長時,只會加劇競爭強度。而最終能分羹者只能是少數。
因此,盡管上市酒企半年報的業績依然亮眼,但始終難以掩蓋更多中、小企業只求“活下來”的艱難現實。所以,我們認為,在當前經濟大環境并不算利好的前提下,“穩”依然是當前大多數企業的主旋律,不應盲目地跟風“提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