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種人:他們不在乎生日、結婚紀念日,婚禮草草了事,一日三餐湊合應付,再好的紅酒都是用一次性杯……
你很難去挑他們的不是,只是覺得對方寡淡無趣,少了點儀式感。
酒哥向來覺得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而是關于你對生活的熱愛,對情趣的追求——尤其在喝葡萄酒時,儀式感真的太重要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
早期寫文章時,酒哥就提到過《國產凌凌漆》的一個經典片段。
周星馳飾演的豬肉佬,站在一個豬肉攤前,旁邊是臟亂的菜市場,人來人往的馬路,但他依然優雅地端起一杯Dry Martine來喝。
完全是一副「環境再糟糕、雜音再喧囂,老子也要有情調」的姿態。
有情調,重儀式,一個底層小人物為什么這么有追求?當然是源于對生活的熱愛。
記得酒哥創業初期的時候,伴著旭日出門,踩著凌晨回家,身體嚴重被透支。
即便如此,酒哥回到家里時,還是會先開一瓶酒放著醒,再根據不同的酒,親自下廚弄配餐。
肯定有人疑惑:身體都已經疲憊至此,為什么就不能隨便點,還要整這些有的沒的儀式?
酒哥只能說,萬事萬物,都需要一點情趣,一點儀式,這樣才能讓你徹頭徹尾覺得,你是在生活,而不是只是生存。
02
童話書《小王子》里有個好玩的情節:狐貍讓小王子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來找它。
小王子一臉不解,問狐貍為什么?
狐貍說:「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小王子還是不懂:「儀式是什么?」
「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貍回答道。
狐貍的話很對,其實喝酒也是這么一回事。
我們喝葡萄酒,可以隨便找一個蒼蠅館子喝,可以不用醒酒不用好酒杯,可以對著瓶子大口大口牛飲,多么瀟灑。
但為什么人們不這么做,而是非要選一個時間點,找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和特定的人兒,花前月下,舉杯對酌?
因為儀式可以把喝酒這一項原本普通平凡的日常活動儀式化,浪漫化,美好化,變得令人期待。
相對于了無生趣,誰不喜歡更具情調的喝法呢?
03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頗具爭議的故事:
某都市女白領,每天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做好晚餐,而且每頓飯都是為了配紅酒而做。
久而久之,丈夫受不了了,說要離婚,女白領反問他:「我想過得好點都不行嗎,難道要跟你一樣沒情調,只會玩手機吃外賣?」
網友紛紛評論,說這個女孩子太作了。
酒哥倒是很理解女白領,她是在用這種近乎極端的儀式感,去抗爭丈夫的無趣。
但酒哥更懂,她的儀式感中,包裹著的那一份不湊合的生活態度。
不湊合、不遷就、不敷衍、不潦草,才能把酒喝得更有滋味。
酒哥記起一句話:「沐浴焚香,撫琴賞菊」,也就是說人家為了撫琴賞菊,還特意跑去洗白白抹香水。
可見,古人在面對自己喜歡的「撫琴賞菊」時,是多么的注重儀式感。
我們喝葡萄酒,不正是因為我們喜歡葡萄酒么?如果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都無法賦予它儀式感,那么你怎么去賦予生活儀式感?
沒有任何的儀式感的生活,會像一潭死水,注定平淡無奇,毫無生氣。
喝酒,也是一個道理。
如果讓喝酒,死在沒有儀式感上,那就真的太對不起你鐘愛的葡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