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界中,“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如雷貫耳。老一輩愛喝酒的人幾乎無人不曉。為什么被稱為“新、老八大名酒”,他們都是哪些酒?很多酒友都好奇為什么在“老八大名酒”中有兩款名酒沒有出現在“新八大名酒”的名單中,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今天就讓小酒瓶給大家分享“新、老八大名酒”背后的故事吧!
第二屆評酒會與“老八大”名酒
當全國第一屆評酒會結束后,四大名酒的名聲通過報紙、廣播、收音機不脛而走,在全國引起了強大震動,于是當時的人們都有一個認知:在此后的許多年里,很難有酒廠超越四大名酒。
為了掌握酒類的質量情況,促進釀酒工業的發展和提高產品質量,輕工業部于1963年10月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全國評酒會,最終評出八款名酒: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茅臺酒、西鳳酒、董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老八大。
第三屆評酒會與“新八大”名酒
由于第二屆全國評酒會缺乏經驗,對多種香味白酒進行混評,以致于香氣大的酒體占盡優勢。于是,組委會決定,在第三次評酒會,首次提出按香型對酒類進行評比。
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在大連召開,在這次評酒會上,由22 位評審組成的白酒評酒團按色、香、味、風格四個方面品評名酒,最終評出中國八大名酒:茅臺、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五糧液、古井貢酒、董酒、劍南春、洋河大曲酒,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新八大”。
“老八大”與“新八大”名酒
相信很多細心的酒友已經發現老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的名單是有所不同的,老八大名酒名單中的全興大曲酒和西鳳酒已經被新八大名酒名單中的劍南春和洋河大曲酒替代了,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是因為老牌名酒西鳳酒在選報香型的時候“投錯了娘胎”,上報了“清香型”組,結果被淘汰。
而全興大曲酒,本應上報“馨濃型”,卻陰差陽錯地也報成了“清香型”,以至于與名酒稱號失之交臂。一向鼎鼎有名的“四大白酒”,竟有兩家因為報錯了香型而無緣“新八大”,不可謂不是一個遺憾!
也許當初這兩款名酒沒有出現報錯香型的“失誤”,也許第三屆評酒會說不定會出現“十大名酒”呢,酒友們怎么認為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