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葡萄園里、釀酒槽邊到餐桌上,各式各樣的品酒場合都有共通之處。最普遍的飲酒時機,或許是家人、朋友之間的聚會,在這些情況下,運用一些簡單的技巧,將有助于感知、評論、欣賞與品味葡萄酒的品質特性。在選購葡萄酒時,這些品評技巧也相當實用。
首先,要注意品酒的地點與環境。若在白天品酒,可以利用有日光漫射的明亮地方,否則,可以使用接近日光的照明燈具替代,此外,品酒室不應悶熱,氣溫應維持在18-20℃。總之,簡潔樸素、照明充足、沒有異味、涼爽宜人而且安靜無噪音的地方,比較有利于品酒。
其次,應該將葡萄酒控制在適飲溫度范圍之內,將整瓶酒放在冰涼的水中或者在品嘗之前靜置于品酒室里,便能夠在數分鐘,最多數十分鐘之內,讓酒液下降或回升到恰當的品飲溫度。白葡萄酒與口感輕盈的酒款,適合在8℃或者12-14℃之間品嘗,紅葡萄酒的適飲溫度則在16-18℃之間。雖然許多人已經習慣以偏高的酒溫飲用紅葡萄酒,但是,紅酒的最佳品飲溫度很少超過18℃。
高品質的葡萄酒,其實可以說是與適合品酒的玻璃杯具相依相存。用來品酒的杯子以設計簡單、沒有繁復裝飾、杯壁薄者為佳。杯子的容量必須夠大,約200毫升容積的杯具,方能滿足品酒操作所需。在使用之前必須確認杯中沒有清潔劑或者櫥柜氣味殘留。理想的斟酒份量約為酒杯容積的三分之一,最多不超過五分之二為宜。
葡萄酒品飲的步驟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眼到、鼻到與口到。或者,說得直白一些,看看外觀、聞聞酒香、嘗嘗味道。
看葡萄酒外觀,只需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便足以判斷葡萄酒的澄清度,觀察到顏色的深淺與色相等細微變化,并確認是否有沉淀物。在品飲氣泡酒的時候,也能一眼看出發泡的情況屬于含蓄抑或強勁的類型。
聞葡萄酒的酒香,先搖晃杯中的酒液,再把鼻尖湊過去聞一聞,就能判定該款葡萄酒的氣味類型、強度,并感受它的變化。在嗅聞葡萄酒的氣味時,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判別酒香是否純凈無雜味,葡萄酒里最常遇到的氣味缺陷之一是軟木塞感染所造成的霉味。此外,氣味的強弱濃淡、簡單淺薄抑或深沉繁復,也都是評判的重點。最后,我們也會注意葡萄酒的主要氣味,并酌加描述。
最后,品嘗葡萄酒的味道,便是動用我們的舌頭了。這時,我們會讓葡萄酒在口中緩緩流動,并停留五到十秒,使口腔內部的黏膜充分與葡萄酒接觸,但是,要切記過猶不及,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時間最多不應超過十余秒。
在品嘗時,應特別注意有哪些主導氣味,以及它們之間的均衡關系。葡萄酒里的各種風味之間若是達到均衡,便可讓整體表現顯得和諧,并展現充足的酸度、酒感,以及單寧的澀感,同時卻不至于讓人覺得其中任何一項風味結構因素過于強勁,致使葡萄酒嘗起來太酸、酒精表現太突出,或者過于緊澀,否則,該款葡萄酒的結構便算是不協調。
“失衡”與“違和”的程度有輕重之分,但是不論如何,總是風味結構的缺失,會破壞品飲時應有的愉悅感受。在把酒吞下或者吐掉之后,我們還能夠更進一步嗅得葡萄酒散發的其他氣味,這是由于葡萄酒經由后鼻咽道進入鼻腔的結果。
在這個品評階段,我們已經獲得充足的資訊,能夠針對酒款的香氣持久度、余韻長度,乃至味道與氣味諸多風味元素之間的均衡關系,作出允當的評斷。葡萄酒離開口腔之后才出現的風味,以及這些感官刺激讓我們對該款葡萄酒產生的觀感與啟發,仍屬于這款葡萄酒品質的一部分,值得細心品味。
猶如聆賞莫札特的音樂,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隨著樂音終止,接續而起的那段靜默,仍然是莫札特音樂的一部分,品賞一款葡萄酒的余韻,那種感受宛如置身在余音繞梁的情境里,風味的旋律未曾真正停歇或消逝,它們依舊存在。品評一款葡萄酒的時間不過十幾二十秒,在經過一番專注的品嘗之后,我們得以透過感官機制,像運用儀器一般地分析葡萄酒的結構,了解它的風味個性,甚至會有明顯的喜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