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飲酒駕車而造成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少量酒精可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酒精經乙醇脫氫酶的作用生成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的作用生成乙酸,最終可轉變為水和二氧化碳,并釋放出熱量。
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體中一般都存在乙醇脫氫酶,且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比較多。
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后產生惡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癥狀。因此,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的人不宜飲酒,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先興奮后抑制的作用,嚴重的酒精中毒會導致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即使善于飲酒的人,如果飲酒過多、過快,超過了兩種酶的分解能力,也會發生醉酒。
飲酒后酒精刺激大腦,使人視覺和行動都不受大腦控制,甚至大腦混沌不清,易導致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