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是一種香型白酒,具有清、香、醇、純四大特點。四特酒產于江西省清江縣的樟樹鎮。 4000年酒文化底蘊為中國名酒--"四特酒"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清光緒年間,樟樹婁源隆酒店在繼承樟樹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吸取山西汾酒和湖北漢汾酒的工藝,釀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大受歡迎。婁源隆酒店一時聲名大振。為區別其它白酒,1930年,婁源隆的分號天成酒店,首先在酒缸和酒壇上貼上兩個"特"字,稍后又用大鵬商標貼出四個"特"字,以示特優,"四特酒"從此誕生.
四特酒以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優質的產品,不僅獲得了偉人的贊譽,在市場上也有非常良好的表現,但是從建國初一直到1984年,四特酒始終在國家組織的白酒評比活動中未被提名。
通過研究,四特人最終明白問題出在香型上。當時中國白酒界公認的白酒香型有五大類: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四特酒雖然品質優良、工藝獨特,但不屬于以上任何一種香型,而所有被評為國優的白酒都有自己獨特的香型。
四特酒的香型歸屬于哪一種呢?
四特首先找到了中國白酒界的泰斗、時任中國白酒協會副會長的沈怡芳。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嘗了四特酒。經望、聞、品之后,沈怡芳認為四特酒確是好酒,但對四特酒到底應該屬于什么香型也頗感迷惘。
雖然沈老先生一時也難下結論,但由此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四特酒的香型問題不僅為四特人所關注,也成為沈怡芳關注的一個問題。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親自來到四特酒廠進行了考察。通過察看四特酒生產車間和與技術人員的交流,沈怡芳對四特酒獨特的釀造工藝有了深刻了解了。對這次考察,嚴謹的沈先生得出的結論是:“四特酒既不像濃香型,也不像醬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個‘四不像’的酒。所以,應該考慮其他香型。但該定什么香型,現在還定不下來。”
1988年3月8日,四特北京召開了四特酒質量匯報會。沈怡芳在會上首先系統介紹了自己在四特酒廠實地考察的情況。然后,到會專家對四特酒從色、香、味、型各個方面進行了品評。對四特酒的香型,專家們爭議頗多。有的認為:四特酒清香、優雅,可以名之為優雅型;有的認為:應該叫清雅型;還有的認為:四特酒產于江西,干脆就叫贛型。最后,中國首席白酒專家周恒剛先生提議道:“叫特型最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恒剛的提議,獲得了到場大多數專家的初步認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恒剛、沈怡芳、曹述舜、于樹民、金鳳蘭、金佩璋、陶家馳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對四特酒的香型進行確認。經過3天的實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開的“四特酒風格研討會”上,專家們最終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結論: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時,專家們還總結了這種香型的風格:“整粒大米為原料,大粬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香俱備猶不靠。”
對四特酒“特香型”的認定,確定了四特酒在中國白酒行業的獨特地位,推動了四特酒在新時期的發展。
名人品評
【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鄧小平同志在樟樹考察時高度評價四特酒
【清香醇純,回味無窮】
----周恩來總理在廬山會議上熱情贊美四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