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質量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主辦,山東省白酒協會、省食品工業協會、省糖酒副食品商業協會、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全國主流媒體支持的“魯酒振興 景芝行動——山東白酒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齊魯酒地舉行。
在專家對話環節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情況下,國家對于食品的相關要求,也發生了重要變化:由之前對食品的安全問題,逐漸轉向了對食品的質量問題。無疑,這是一個重大的經濟信號,不少企業迅速接受了這一信號,開始做出相關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高質量發展也就成為了相關企業的前進方向。山東白酒高質量發展論壇的召開,可謂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脈搏。
那么,面對著這一經濟信號,對于白酒企業來說,又應該如何去做呢?宋全厚又有哪些鮮明的觀點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傳統的更傳統,現代的更現代
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產業,白酒已經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歷程。經過時間的打磨,白酒釀造已經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工藝體系,這種歷經千年而形成的釀酒工藝,在世界上可謂是獨樹一幟,成為了真正的傳統民族工藝。隨著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深入,傳統的民族品牌、品族工藝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得到世人的廣泛認可,中國白酒也在世界舞臺上大展手腳,開辟出了一番廣闊天地。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信息化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流,那么,當傳統遭遇現代,中國白酒又應該怎么辦?
宋全厚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不少傳統工藝都遭受到現代化的強大沖擊,但是白酒行業卻不存在這種狀況,這是因為中國白酒已經找到了解決面對現代化沖擊的方法,那就是傳統的更傳統,現代的更現代。
宋全厚進一步解釋,作為傳統的釀造工藝不能丟,而且要繼續發揚光大,并且在傳承過程當中,要不斷吸收現代化的科技成果,為白酒釀造注入更加鮮活的生命力,只有把傳統和現代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讓中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在現代化的社會里,繼續煥發出蓬勃有力的生機。
用標準化思維打造個性化產品
在中國白酒國際化的趨勢下,中國白酒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國際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中國白酒標準化就成了當務之急。
針對這一問題,宋全厚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中國白酒的標準化,不僅僅是建立相關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而是應該樹立標準化的思維方式。所謂標準化思維就是要維持在一定范圍內的合理有序,但是過度的標準化又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共性化,而共性化又是國際化競爭的主要對手。一個產品沒有了自己的獨特性,也就意味著沒有了生命力,這是很可怕的。正因為標準化思維有著如此的隱患,必須堅持用標準化思維打造個性化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夠兼顧標準化與個性化。當今,差異化的品類競爭愈演愈烈,同時也就意味著對產品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重。
作為白酒產銷大省來說,魯酒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魯酒振興,正當其時,如果魯酒不能夠解決傳統與現代、標準與個性這兩組矛盾的話,魯酒振興勢必會遭遇相當大的阻力。
事實上,魯酒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無論是創新型芝麻香,還是低度濃香,都表現出了極強的個性化,也具備了差異化競爭的相關優勢。
經過多年努力,山東白酒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礎,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逐步提升,以景芝為代表的魯酒領軍企業已進入全國白酒行業第二梯隊,以景芝為代表的全省白酒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充分發揮技術科研優勢,大力推進企業品牌化,產品品牌化,全力打造具有“山東創造”“山東特色”的金字招牌,助力企業走出山東、壯步全國,以新的姿態推動魯酒進入新時代。
如今,隨著品牌二元化發展、大眾消費增長以及自主消費與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對于魯酒而言已經迎來了歷史機遇期,振興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