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用公關效應
公關是永遠的低成本傳播利器,甚至有公關第一廣告第二的說法。
公關除了協調政府、社會公共關系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傳播渠道——新聞媒體。
媒體是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輿論平臺,影響著大量的閱讀者。如何與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直接關乎品牌信息到達的受眾面。媒體公關不是簡單地發發廣告或宣傳軟文,而是要策劃和利用一些事件、人物、話題與媒體形成共同的關注點,讓企業自然地被推為行業中的活躍分子、領軍人物甚至是意見領袖。重在表現品牌的社會責任感、行業使命感和誠信程度,讓消費者充分了解企業,從而建立對品牌的信賴。
這里有一個角度和尺度的把握,特別要注意不要讓聰明的消費者有“炒作”的感覺。同時,媒體也是雙刃劍,它也能帶來危機,所以在企業內部必須形成媒體培訓機制(尤其是相關領導人員),以防范公關危機的發生。
四、尋求事件熱點
事件傳播應該說是大公關傳播的范疇,雖然它與媒體密不可分,但有其自身突出的利用特點。
突出特征是吸引眼球,能在瞬間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和高度參與,是建立與擴大品牌知名度的有力措施。常規的做法是投入大量的成本來參與,但這不是最低成本的參與方式。
所以,如何利用事件來因勢利導,借力發力,將自己的品牌置于社會輿論熱點中,是低成本傳播打造品牌的良好選擇方式。有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看你會不會把握機會;有的事件是有轟動效應的,但其傳播成本是你接受不了的;有的事件是需要你“無中生有”去制造的。
如此這些,關鍵看你是不是會利用機會、把握機會及制造機會,將自己的品牌信息與事件一起,置身于高曝光頻率的熱點事件中,這需要足夠的經驗和技巧。
五、把握體育營銷
越來越熱門的體育營銷,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傳播方式。
體育與事件有相同之處更有不同之處,它具有更多的貼近性、參與性、記憶性、長期性,甚至還有些民族情結的煽動性。最重要的是能與消費者形成深度溝通,由共鳴達到共識,與品牌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只是其傳播成本非常高,但同樣也能找到低成本傳播的方式。
比如2008年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要成為它的TOP贊助商需要幾千萬美金,不是什么企業都能承受得起的。但這并不等于你不能利用它作品牌的傳播。你可以找出其中的一個能與自己的品牌特性相結合的點,進行局部的結合。實際上有多種方式:如與媒體結合投放特殊形式的互動廣告;與奧組委合作進行局部的賽事贊助,甚至是非常規的合作;與體育總局進行項目贊助和產品代言的合作。你甚至可以將贊助當投資來做。比如你可以鎖定某個較為貼近自己品牌定位的運動項目,進行詳細的情報調查分析,找出誰最有可能和最具實力獲得奧運冠軍,提前與之簽訂產品代言合同。如果你有足夠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前形成代言合約,你一定能成功地獲得低成本的傳播效應。
六、細分受眾目標
在企業的發展承受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分眾傳播是品牌傳播中能節約成本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你還不具備對你定位的所有消費者廣而告之的時候,不妨對你定位的那些最有價值的消費者進行品牌轉播。充分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讓一群人去影響另外一大群人。也許效果不盡人意,但你至少已經影響到了你認為最具價值的一群人。
根據“二八理論”,也許這部分人已經實現了你設定的80%的市場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分眾不等于目標受眾!選擇分眾傳播一定要“找對人,找對路”,這需要你對鎖定的消費群體的信息來源渠道和媒體接觸習慣作詳細的分析了解。
因此,以體驗為中心為這部分人創造全新美好的個性化全渠道全觸點營銷模式,通過他們圍繞產品帶來的切身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當家作主,積極參與進來,從中領略產品功能上的物質收獲與情感享受。一般通過試用、試服、試飲等服務顧客的方式來展開,由于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建立起了口碑和雙方的溝通互動,使產品的特色和功能被消費者迅速的接納,省下了許多廣告費。
七、組合網絡營銷
這是時代進步產生的新傳播課題,尤其需要關注的是互聯網和未來的移動媒體,它使我們感覺到了世界離我們如此之近,這絕對是未來的主流傳播方向和方式,也是企業最具開發低成本傳播策略的價值平臺。
只要你認真地關注和研究新媒體,你就一定能找出適合你的低成本傳播途徑,比如說你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使你的品牌或產品永遠是第一時間、第一位置出現在搜索者的眼前。
在互聯網背景下,產品生產與價值的創造日益走向社會化和公眾參與,企業與客戶間的關系趨向平等、互動和相互影響。比如Papi醬就充分意識到多渠道輸出內容的重要性。她通過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美拍、小咖秀、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等這些平臺的傳播,使得Papi醬不再只是一個發小視頻的段子手,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ip。很顯然,互聯網時代下的商業模式不僅要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進行產品功能的設計,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核心要有精神內涵,即營銷要反映或迎合客戶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藝術、美、善和愛等。
今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廣告不再是單純的產品展示的平臺,而是一個集分享、互動、社群、口碑傳播于一體的網民信息聚合平臺,只有整合傳播力量才能產生價值。因此,企業產品的包裝策略、形象策略、使用感受、價格策略等都體現著企業產品的有形價值差異,企業并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生產和銷售,而是能夠通過產品把我們的思維、心靈和精神聯系起來。中小企業要想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得以生存,就不得不從諸多方面考慮,以實現真正的差異化營銷。
除了對產品進行概念、定位、訴求方面的包裝外,更要結合產品本身的特質和功效,明確產品自身的集中服務對象,在當前眾多同質化產品堆里,如果自身不能找出或發現優勢,就會找不到運作方向最終被埋沒掉。
對消費者來說,他購買產品的目的除了獲得核心利益外,還期望從中獲取附加利益,無論是從情感、還是精神層面,都希望有所滿足。
市場發展的成熟和理性,使得那些愈發挑剔的消費者,不僅需要產品本身的物質屬性,也希望產品能夠根據時代、消費環境和需求的變化有所增加和改變。因此,中小企業可以運用特征——優點——利益來突出自己產品的附加值。
就單一產品來說,即使自身不具備很強勢的背景,也要通過專家指點,找出其中區別對手的差異化概念或促銷手段,這不,連海爾的張瑞敏都說創造市場的前提就是創造概念。因為在產品核心功能趨同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就看誰能更快、更多、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復雜利益整合的需要,誰就能擁有消費者,贏得市場。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改變傳播方式。中國互聯網用戶位居世界第一,其中30歲以下的用戶人群占70%,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個龐大群體是任何品牌都不可以忽視的。在這個“有容乃大”導致“我型我秀”的世界里,你總是能用獨到的想象、準確的判斷、專業的創意等手段,找到最好的低成本傳播策略。對于品牌的低成本傳播,如果說人群是核心,那么新媒體就一定是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