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新常態與經濟轉型
第三節 世界經濟形勢與主要國家經濟發展戰略 之一
自2007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世界經濟總體仍在低速復蘇,不均衡性和脆弱性進一步發展,進入深度轉型期,國際機構對前景持謹慎態度。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布的《2014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稱,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緩慢,增長率僅達到2.1%。
全球經濟雖然持續復蘇卻仍顯脆弱,因為舊的風險尚未根除,新的不確定因素又在增加。
2014 年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更加凸顯。
總體看,危機以來積累的問題遠未得到根本解決,受結構性和長期性矛盾制約,世界經濟較上年難有明顯改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預測,2014 年世界經濟增長3.3%,與2013 年持平。
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1.8%,高于上年的1.4%;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4%,低于上年的4.7%。
一、全球經濟增長不平衡加劇,世界經濟步入低速增長“新常態”
2014 年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經濟增長不平衡加劇,不僅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開始出現重大分化,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也在不斷加劇,世界經濟步入低速增長“新常態”。
(一) 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全球經濟增長不平衡加劇
1、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分化
——美國復蘇勢頭明顯,經濟增長逐步趨穩。
2014 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但美國表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一方面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GDP)增長2.4%,創衰退以來最強年。
此外,從美國公布的幾大關鍵數據如采購經理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房地產銷售和價格、消費者信心指數等來看,美國經濟已經步入復蘇的軌道。
展望2015 年,社會各界普遍對美國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
——日本安倍經濟學受挫,經濟復蘇或重陷泥潭
所謂“安倍經濟學”即是釋放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貨幣“注水”,采取超寬松貨幣政策;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實際上是財政赤字不變;第三支箭就是刺激民間投資。
2013年在“安倍經濟學”的兩支利箭刺激下的日本經濟迅速膨脹,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 實現連續6個季度的正增長,個別季度的增幅甚至超過了4%,但自2014年4月日本決定將消費稅由原來的5%提高至8%開始,日本經濟形勢迅速發生逆轉,據日本最新資料顯示,日本經濟正在陷入低迷,安倍經濟學面臨的質疑不斷增加。
——歐洲經濟依舊在危機中苦苦掙扎,復蘇步履維艱
2014年歐洲經濟復蘇依舊緩慢。據歐洲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歐元區經濟增長0.9%。歐元區需求不足、負債率較高和失業率高企等問題對歐元區經濟復蘇構成了威脅。同時,通脹緊縮頑疾難以改善。現在,國際組織紛紛調低了對2014年全年和2015年歐洲經濟增長預期。中期看來,歐元區增長或徘徊在1~1.2%左右。
2、新興經濟體分化加劇,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
2014 年,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加劇。
中國和印度等主要大型經濟體經濟增長集體放緩。數據顯示,中國經濟2014年GDP同比增長為7.4%,創下近6年以來的新低;印度第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分別為6.1%、5.7%和5.1%。受東歐動蕩,尤其是包括國際油價在內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資源型國家巴西和俄羅斯經濟增長邊緣徘徊。自2011 年末以來,IMF已六次下調新興市場增長預測,2014年4月,IMF將2014年新興經濟體增速預估從5.1%下調至4.9%;
展望2015年,受歐元區、俄羅斯以及巴西經濟增長疲軟預期的影響,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還將繼續放緩,亞洲新興國家今明兩年的GDP增長預期將分別降至6.5%和6.6%。
從更長時期來看,本輪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常態,這也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內部結構型因素和外部環境所決定的。
(二) 全球經濟步入低速增長“新常態”
當前全球范圍內的生產、貿易、資本、通訊、人員等的流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急劇增加。
本輪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經濟增長極不平衡,盡管美國憑借良好的經濟就業數據顯示其已經回歸到了經濟增長的正常軌道,但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依然在經濟增長危機中苦苦掙扎。與此同時,崛起中的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也在加劇,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已經成為“新常態”。
可以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很難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快速增長階段,將步入低速增長“新常態”。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20)
待續……
(參考文獻:《把握“新常態”:2014~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南京社會科學》2015.1.陳文玲&嚴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