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1+X”渠道類型,也是從粗放逐漸向精細管理的一個轉變。原來粗放型渠道類型可以是一個總經銷商,或多個有條件賣貨就上的多個經銷商,條件成熟后,就要盡量向這種所謂的“1+X”模式轉型。這就是指由于縣鄉級市場雖較分散,但縣級市場還是稍雖較集中,這樣,我們可以在縣級市場選取一家一級經銷商,而在各鄉鎮選取一至兩個不等的二級批發商,通過企業和縣級經銷商的共同管理和維護,從而將鄉級市場也達到全面滲透和開發。這就是所謂的“1+X”模式。
協助分銷模式與“1+X”渠道類型,都是比較適合縣鄉級市場的銷售渠道組合。其實,渠道、經銷商是縣鄉級市場最關注的4P要素。
4、 以渠道和推廣為主,在產品、促銷、廣告、上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采取
應該說縣鄉級市場在現階段還是以渠道和推廣為主,雖然產品、促銷、廣告都越來越呈多樣化趨勢,向城市市場看齊,但現階段,更是一個通過渠道來取得競爭優勢的階段。我們只要抓住了渠道和分銷的特點,能找到盡快(或者比對手更快更早進入)的切近消費者的方式,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縣鄉快速消費品市場操作模式,是一個還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摸索、不斷發掘的市場運作模式。如果能掌握到一定的共性的操作方法,并能針對性找到運作的一些策略,中國的縣鄉級市場還是大有可為。
三、 酒類縣鄉市場運作細節:
細節代表專業、細節決定成敗、誰更細節誰就更完美、誰注重細節誰就能成功的快一些,關于細節的解釋眾說紛紛。那么,酒類營銷如何注重細節呢?撇開團購、商超、一二線市場,單說縣區鄉鎮營銷中的細節。
以往的銷售模式是,縣級代理將產品投放鄉鎮經銷商,然后做一定的門頭廣告、實在不行調些產品等,就讓其自生自滅,只是節氣時做一些活動來完成銷量任務,極少將本縣各鄉鎮按類型劃分和自身產品劃分等級,假如將區域、客戶、產品均按類型和等級進行細節化運作,其效果可想而知?例;
1.將各鄉鎮按收入和消費水平劃分為a.b.c……區域;
2.將各鄉鎮各批發戶按其常年銷酒價位及消費人群和信譽度評定a.b.c……類客戶;
3.將自身產品按零售指導價分成a.b.c……等;并列出統銷產品和各區域、各客戶的單賣產品;
根據上述細化,其營銷方案已基本成型,abc類區域如何運作,abc類客戶如何對待。促銷方案的制定必須依據消費群體的具體需求和客戶特性及自身承受能力來具體運作。
區域中的線路營銷,{自公司出發到a鄉鎮再到b鄉鎮c--d--回到公司的路邊店}
是指降低運行成本的同時快速增加客戶量、銷量一種營銷方法。路邊店其實是某個鄉鎮代理商的勢力范圍,那這種出力不討好的行為為什么還要去做呢?其原因是:大多數路邊店均不愿意與本鄉鎮代理商合作,總想自己做代理賺大錢,這類型客戶不勝枚舉,丟只可惜,那么,在開發這類型客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其真實性,是要根據廣泛調查得出的;
b.其有無竄貨的前科,和鄉鎮代理商是否有過節;
c.其銷售勢力范圍大小等;
d.其銷售商品是否均屬低價傾銷,過期商品所占比例,周邊信譽等;
e.可將供貨價與鄉鎮代理商的價位拉開,但不應過大;
總之,路邊店是一把雙刃劍、利害相連。
各鄉鎮轄區內集中集的營銷與路邊店大同小異,可同等對待。
有了市場格局劃分及客戶分類,營銷方案的制定就相對容易了許多,要想成為一位真正營銷實戰高手。
還要將團隊中人員按其個性分工,也就是把適當的人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發揮其長處,再派一個能擬補其缺陷的人員與之合作,那么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在拓展客戶上,再進一步細節化分工,成功的機會就會很大。例:
1.先有業務員在市場上摸底排查出重點客戶、并建立客戶檔案,上報公司;
2.再有業務經理或者專業談判手,親自登門洽談合作事項,匯總后上報公司;
3.公司總經理登門簽約;
4.公司的公關人員負責處理正常的促銷、廣告費用、年終返利及疑難問題;
5.最后業務員負責日常供貨、補貨、催款、落實各種政策執行情況,費用的實際使用圖;
有了市場格局化運作與產品的細化,再加上過硬的團隊,專業化的分工,那么你的業績和客戶量會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