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主的話:
雷軍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但事實上,并不是什么樣的豬插上翅膀都能上天。前不久,老白干酒業把養了多年的豬賣了。因為那些豬現在養著不賺錢。
白酒行業里有1萬多家酒廠,要算產業集中度低,恐怕就數這個古老的行業了。在行業并購大風來襲,酒廠也好,更多的酒商也好,是賣酒還是賣廠?產業資本也好,金融資本也好,不管你是業內還是業外,何時進、什么價位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懂行。
我們的口號是“揭密行業并購真相,解剖個案并購手段。”
“大并購”成就中國酒業“帝亞吉歐”
2006-2009年,中國白酒業并購整合地產酒的一個機會窗口。行業量價齊升,老名酒快速上漲,地產酒心有余力不足,基酒價格高存在產業鏈整合機會…… 華澤集團率先開啟了白酒業規模化并購整合之門。湘窖從1個億到近20億,臨水從幾千萬到幾個億,今緣春從不到2000萬到過5億元。華澤集團嘗到了白酒業并購整合甜頭。
2006年今緣春酒廠還滿目荒草,如今今緣春典藏1948已成棗莊白酒第一大單品。據《華澤集團報》報道,2007年至2012年,今緣春銷售額、利稅每年平均增長60%以上。雖身處寒冬,但2013年至今年10月,今緣春仍然實現銷售額和利稅均30%以上增長。
2015年,白酒的并購整合機會窗口將再次打開。
毫無疑問,走過巔峰的2011-2012年,經歷了2013-2014年的調整期,行業量價齊跌,高端酒市場萎縮,新品招商失效,品牌價格泡沫破碎,團購經銷商退出。可以預見,2015年,白酒業盈利預期將大大降低、資產估值將大大縮水,所以可以斷定白酒的并購整合機會窗口將再次打開,將以高效率的資產配置實現產業集中度提高,將以規模化的產融互動實現中國酒業帝亞吉歐的打造!
每一輪的調整,必然有霸主的出現,也必然有人再也回不到一號桌。此輪白酒業轉型后的霸主,應該不會是靠降度降價成功,不會是靠央視吆喝成功,不會是靠漲價團購成功;更可能是產融互動的成功,并購整合的成功,領先平臺化戰略的成功。
誰是白酒業的并購整合者?
首先是產業內整合者,也就是白酒業大佬。
如五糧液已經控股河北永不分梨和河南五谷春,洋河股份小試牛刀,在湖北、黑龍江和湖南收了三家小廠,據說茅臺也有意出手。
汾酒、古井貢、老白干酒業、沱牌舍得等二線上市酒企2-3年內應該忙于混合所有制,瀘州老窖、今世緣、金種子、青青稞等上市酒企2-3年忙于營銷提升,水井坊、皇臺酒業等自顧不暇。
所以說,產業內整合者應該主要是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從濃香型技術的廣泛性看,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將是主要競爭者,再結合營銷輸出的優勢,那么洋河勝出的機遇更大。
其次是金融資本產業整合者。白酒產業鏈投資最大的是中信產業基金,既有酒廠如西鳳,還有酒商如華致酒行。中糧集團基本上是“光打雷不下雨”,在沒有清晰的產業投資戰略的前提下,在瀘州投資酒精廠,與白酒業整合距離很遠。中航產業基金在看白酒多年后,終于落子衡水老白干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的早穩得住的高盛集團,已經投資口子窖和宋河糧液。復興集團對白酒業的關注婦孺皆知,或是二級市場切入還是直接并購。
第三是產融互動產業整合者,也就是說酒業大佬、二佬、三佬與金融投資者結合到一起,構建針對白酒業的并購整合平臺。從“融”到“產”的并購整合,應該也是未來1-2年酒業的看點之一了。
如一些短時間內上市無望、發展遲緩的酒業企業出技術,包營銷,而一些中小基金出資本,助上市,合作并購3-5家酒廠,形成板塊化的市場集中化優勢,再能整體上市給予資本退出機制,也是一種皆大歡喜的利益均享模式。如出資本者又控股上市公司或有上市公司的殼,那簡直就是美上美了……從口子窖、迎駕等的艱難IPO之路看,10-50億元的酒業佬們不妨考慮一下此路徑。
誰是白酒業的被并購整合者?
首先是酒廠。值得并購整合的酒廠有3個底線:
1、3億元以上銷售規模。10億元以上酒廠持有人一般都有上市夢,不能與上市承諾相關的投資一般免談。3億元以下的四五線酒廠在產業集中的時代很可能出局,即使生存也是依賴于低端酒茍延殘喘,不值得投資;所以3億元是市場底線。
2、30年以上歷史:一份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一般在32-33歲左右開始從啤酒為主向白酒為主轉移。白酒的確是一個倚老賣老的行業,最近10多年更是一個老品牌、老名酒復興的時代;一個小時候就看到、聽到和聞到的白酒,30歲以后才值得品味;所以30年是品牌底線。
3、30口以上窖池。一個不冒煙的酒廠,是很難被本區域消費者認同的;一個不被本區域消費者認同的白酒,是很難被外地人喜歡的,窗內開花窗外香畢竟是個案;所以,30口窖池是產能底線。
其次是酒商。華致酒商IPO不幸夭折,1919酒類直供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酒業第一家公眾公司,銀基三季報扭虧為盈,“雙十一”酒類價格大戰使得酒仙網、1919、購酒網等成為電商熱點......嚴格來說,因為流量高、賺錢易,白酒的渠道相對其他快消品是落后的,供應鏈長、終端控制力弱、消費者服務差;但隨著白酒微利時代的來臨,廠家加速了扁平化速度,省級大商苦不堪言,大量團購型經銷商被擠出,基于精益管理的新銳經銷商正在脫穎而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1919、華龍酒業、順和酒行等,他們以直供消費者為競爭力,以連鎖為模式,以高性價比保真酒品為載體,以線上線下O2O為服務,正在酒業轉型期逆勢飛揚。華龍酒業據說也得到了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食品的青睞。當然,基于產業鏈的角度,酒廠、酒商聯合整合則價值更大,比如在1000萬人口、人均消費量很高的臨沂,“蘭陵美酒+順和酒行”會是什么?
第三,上下游產業鏈相關者。特別是四川的濃香型和貴州的醬香型基酒廠,無論是酒業高漲期還是低谷期,都一直會被并購整合者關注。
但是希望投資者注意,中國白酒與國外的葡萄酒不完全一樣,國外的葡萄酒是“品牌+產區”的,也就是說品牌扎根于產區、產區榮衰于品牌。川渝的確是中國白酒主要產品,但除了四川“六朵金花”和貴州茅臺“一枝獨秀”外,大多的基酒銷售并沒有結合品牌,在酒業進入微利時代后是很難有溢價能力的。因此,基酒廠投資,要慎重。
找到豬,幫豬插上翅膀,然后再把豬放到風口上,酒業并購整合成就中國“帝亞吉歐”值得期待!最后提醒一句,不基于經營的投資都是投機。海航進入白酒就是一個教訓。
【鏈接】帝亞吉歐Diageo來自英國,分別在紐約和倫敦交易所上市,世界五百強,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旗下擁有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等一系列頂級酒類品牌。帝亞吉歐公司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22,520名員工,2013年銷售額達到187億美元,市值高達890億美元。公司旗下匯聚了一系列杰出的品牌,包括尊尼獲加(JohnnieWalker)、珍寶(J&B)、溫莎(Windsor)等威士忌系列;斯米諾(Smirnoff)、詩珞珂(Cîroc)、坎特一號(KetelOne)等伏特加系列;以及百利(Baileys)、摩根船長(CaptainMorgan)、添加利(Tanqueray)、健力士(Guinness)及水井坊等。
實戰派呂咸遜:海納機構總經理。 2006—2010年就職華澤集團,除了負責金六福、六福人家、五糧液年份酒等全國性品牌管理外,參與了山東今緣春、湖南雁峰、廣西湘山、吉林榆樹錢、貴州珍酒等酒廠的并購整合,也參與過湖南湘窖、安徽臨水、廣東無比等前期已收購酒廠的品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