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期間,電商渠道模式也在逐漸演化和進化,在不斷的試錯和糾偏中慢慢前行。
從并購態勢看,這個十年里,酒行業的并購是多種模式和方式并行不悖,無論是白酒、啤酒還是葡萄酒和黃酒,各自都在用自己合適的模式進行著并購路徑。
白酒行業最大的并購發生在2011年,這一年洋河股份以總價款11.75億元收購雙溝酒業59.3%的股權,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洋河股份開啟了飛速的發展進程,也正是這一年的并購助推,洋河順利邁入百億陣營;啤酒行業內的一場超級并購也在無形中影響著中國啤酒市場的發展格局。
2015年,百威英博與SAB米勒公司分別發布聲明稱,已就收購案的一些關鍵性條款達成協議。據悉,這則收購案是歷史上第六大的企業并購案,未來將締造出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的超級啤酒帝國;黃酒領域的并購也在這十年里熱度不減,2009年古越龍山用1.62億元收購女兒紅95%的股權,同年,金楓酒業投資2.98億元收購了無錫振太黃酒企業;2016年,會稽山通過定向增發,將唐宋酒業和烏氈帽酒業各100%股權納入麾下。
格局和視野
有人說,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對五糧液來說,其實是“失去的十年”。
為什么這么說?
十年前,茅臺和五糧液是不分伯仲、難分高下,十年后,茅臺已經一騎絕塵,而后來居上的洋河也已經和五糧液平起平坐了,更何況還有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對五糧液的前后夾擊。
財報顯示,2007年,五糧液的營收業績為73.26億元,貴州茅臺同期營收為72.37億元。分水嶺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茅臺營業收入為82.42億元,凈利潤為37.99億元;而五糧液當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79.33億元和18.11億元。彼時的營收對比,二者尚在伯仲之間,而到2015年,茅臺的營業總收入達到326億元,凈利潤達155.03億元,而五糧液同期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16.59億元和61.76億元。
格局最大的變化則是白酒行業從“茅五劍”變成了“茅五洋”,并購了雙溝后的洋河逆勢崛起而快速超越了老對手瀘州老窖、劍南春等企業。
與此同時,葡萄酒行業的格局也在變化,昔日與張裕、長城同行的王朝,也被稱為行業“三駕馬車”之一,而如今,伴隨著威龍掛牌上市,而隨著莫高股份(600543.SH)、通葡股份(600365.SH)、中葡股份(600543.SH)的輪番推進,國內葡萄酒行業誰還會記得有個王朝。
格局之外則是企業視野的變化,當茅臺市值超過了全球酒業巨頭帝亞吉歐,當五糧液、瀘州老窖把視角投向世界舞臺,當張裕開始加緊布局其世界葡萄酒市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中國酒業格局的變化背后是企業視野的抬升。
到了2016年,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而伴隨著整個行業進入一個新的常態化發展周期,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市場呈現出總量飽和、消費分化及消費斷層等新特點。
2016年的G20國際峰會上,五糧液已經為世界了解中國白酒傳統產業和中國文化打開一扇窗,茅臺也在海外市場重點打造以“金獎百年,香飄世界”為主題的、紀念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海外慶典活動……
從宏觀大環境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在國際上的日益攀升,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逐步提高,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尤其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中國產業、中國資本尤其是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產品凸顯了新一輪走出去的強勁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