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批復稱,自2017年起,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這標志著我國品牌戰略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借“中國品牌日”之機,酒說梳理六大省級板塊中三十余個品牌的競爭與發展,以饗讀者。
川酒:N超多強 兩極分化
川酒版塊一直以“產酒量大”和“知名品牌眾多”聞名,是中國白酒市場的重要一極。在2012年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川酒短暫的陷入過一段低潮期,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和緩沖,從2016年川酒幾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可以看出,川酒已經呈現出新一輪的復蘇態勢。
以川酒七朵金花為代表,其中上市公司如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舍得和水井坊可以通過直觀數據看出其內外調整之后的效果,營收凈利雙增長!非上市公司的郎酒2016年業績穩中有升,短期目標是2018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利潤率保持20%以上;劍南春在2015年秋糖上提出百億規劃,2016年營收突破80億。
但與此相對的,則是以紅樓夢、敘府、古藺潭酒、高洲、江口醇、小角樓等為代表二線酒企因對內受一線酒企擠壓、對外擴張壁壘分明難度頗大的緣故,仍然舉步維艱。因此川酒版塊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黔酒:一枝獨秀 醬香格局將變
黔酒版塊和川酒并稱川黔,其中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所在的貴州、宜賓、瀘州三個產區因誕生了眾多白酒知名品牌,更是被稱為“白酒金三角”。但與川酒不同的是,黔酒版塊的競爭格局強弱明顯,茅臺一家獨大,同區域內的其他酒企體量較小,很難和茅臺產生競爭,因此黔酒競爭格局變化相當的不明顯。
根據茅臺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茅臺集團實現總銷售額502億元,上繳稅金188億元。茅臺之外的其他黔酒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4.8億元,占全省白酒產業的22.8%。而相關數據顯示貴州規模以上酒企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5.8億元,從這個數據來算茅臺一家酒企占據了整個黔酒版塊營收的將近8成,用一枝獨秀來形容茅臺在黔酒的地位最合適不過。
黔酒板塊酒企,除茅臺、習酒和金沙外,其他酒企規模普遍偏小,存在產值低、競爭力小、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除了外部如行業調整期、醬香酒市場容量有限的原因,企業內部在品牌傳播、發展路徑、營銷組織和市場操作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導致黔酒市場短期內難以實現眾酒企齊頭并進的現象。
由于茅臺一力帶動了整個醬香酒市場的擴容,但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酒占據的是整個醬酒盤子的高端份額,中端醬酒至今尚未出現絕對的領軍者,但隨著中產消費的崛起,中端醬酒市場必將擴容。正是看中了中端醬酒的市場,眾多強勢酒企在2016年都對醬酒市場有所動作。如勁酒收購臺軒酒業、洋河并購貴酒、仰韶在茅臺鎮設立醬酒基地,五糧液15醬作為五糧液布局全國醬酒市場的戰略型旗幟產品也在2016年的春糖會上亮相。
由此來看,黔酒眾多二線酒企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未來醬香酒的市場必將會有所變化,誰勝誰負,讓我們拭目以待!
徽酒:一超多強,營銷稱王
從目前整體競爭形勢來看,徽酒板塊內部呈現“一超多強”的態勢:古井一家獨大,眾多酒企在激烈競爭中穩步發展。
從公布的2016年數據來看,古井營業收入60.17億元,營收、凈利均達到兩位數增長,勢頭強勁;迎駕營收30.38億元、口子營收28.3億元,兩個企業營收、利潤均雙增,尤其是利潤增長均接近30%;金種子營收14.36億元;宣酒超額完成2016年銷售任務,同比增長高于2015年……
徽酒的發展有這樣幾個特點:
擅長營銷,開始重視品牌建設:徽酒企業擅長營銷自古如此,這也是市場相對封閉的原因之一。但是隨著近年來隨著蘇酒等板塊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操作方式上的跟進,顯出了徽酒本身的品牌力的不足,因此以終端營銷見長的徽酒正面臨著發展的瓶頸。但是,徽酒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在品牌傳播和消費者溝通上,各大酒企紛紛發力,這預示著,繼渠道戰之后,品牌戰也將成為徽酒競爭的焦點。
酒企資本化程度高:目前安徽已經擁有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金種子酒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令眾多省份望塵莫及。一方面,安徽白酒產業的集中程度相對較高,排名前10的酒企銷售收入占安徽省白酒行業總收入的70%以上;另一方面,除了川貴板塊,徽酒板塊一向受資本青睞。
市場競爭相對封閉:自身生產和消費基礎較好,市場運作較為成熟,外地白酒品牌對本土市場沖擊不大,省內企業發展根基深厚,徽酒優勢明顯。但是一直以來,徽酒的全國拓展之路都走的很艱難。
品牌分化嚴重:此外消費者購酒主要集中在古井、口子、迎駕等省內強勢品牌上,其他的地方弱勢品牌呈現出了根據地市場就賣不動的尷尬現象,品牌分化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