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由于白酒行業的雜亂無章,使白酒市場的發展出現了不規則的狀態,導致白酒業始終圍繞著一個要素在不斷的變化,那就是價格。顯然,價格就是“度量衡”,是評價產品“貴賤”最直接的體現。而今,一線名酒價格不斷攀升的同時,是廠家的相對控價措施,而這依舊難以抵擋其產品的市場走勢,價格依舊動若脫兔,變化無常。
價格的動蕩深刻影響著產品的供求關系,也就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成敗。誰都想在價格上起到主導作用,為此茅臺廠家不得已控價1299元,就是希望不讓產品的過度溢價打破供求關系,阻隔消費者。所以,無論是高端白酒還是省級白酒亦或區域白酒,都需要一個正確營銷方向來“指點迷津”。
對于省酒而言,目前所面臨的狀態就是一線名酒與區域品牌的雙重夾擊。為此,省酒的破局之道就是做強區域市場使之形成板塊化之外,還要做品牌高端化。
一個白酒產品,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給消費者以明確的信息,說明自己是什么,怎么消費。針對細分市場人群需求的不同,采取區別于其它競爭產品的產品消費人群、市場,方才能夠為產品找到準確的定位。對于省酒而言,長期根據地市場作戰,讓一部分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了明確的認識,如果企業的意圖不在做強做大,也許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是長期穩居根據地市場是最明智的做法。但是企業若想做強做大,單靠根據地市場是不能完成的,市場外拓成為必然的選擇。
外拓,并不是簡單的通過招商把產品鋪下去就完了,還要經過市場與消費者的檢驗,而這往往就是外拓不好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外來產品的進入,必然要有一個本地化的過程。而外來產品本地化因“先天因素”等的限制,并不是乖乖的順從,同樣會產生一個抗爭的過程,比如產品價格、包裝風格、口感特色等都需要在抗爭中改變。最后無非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另一種自然就是失敗。而就產品外部拓展的境況而言,大多十之八九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