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表示,2017年對于葡萄酒業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歐洲的葡萄酒產量可能將減少20億升到25億升,全球葡萄酒產量將在70年來首次低于消費量,價格也可能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意大利的葡萄酒成交量將比2016預計下降21%。法國葡萄酒業面臨1945年以來最低收成,2017年的葡萄酒產量可能會下降17%,達到約37億升。西班牙葡萄酒預計成交量將比2016下降16%。2017年10月美國加州山火重創酒鄉,納帕葡萄酒業遭到重創。
智利受夏季暴雨、創紀錄高溫、以及森林山火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葡萄產量也有下降趨勢。新西蘭葡萄酒種植協會已證實,2017年新西蘭的葡萄產量下降了9%。2017年南非釀酒葡萄的總產量約為142.5萬噸,略高于2016年的產量。2017年澳大利亞產量將提升6%。
自進入2017年以來,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從7.25一路上漲,甚至曾突破8。澳元兌人民幣也在小幅不斷上漲,2017年初澳元匯率為4.97,最高曾達到5.42,同樣整體呈上漲趨勢,直接增加了進口成本。
深圳市葡萄酒協會會長武運平認為,減產對價格的影響并不會太大。因為現在的葡萄酒總體是供大于求。例如以往可能做一個便宜的酒,作為蒸餾酒、作為其他的輔料就把它消化掉了。就即使減產呢,我估計這個市場市場的消耗也是夠的。只不過酒莊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我特意給你加點價而已,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太大。
當然了,有些名莊的減產是比如說類似拉菲、瑪歌酒莊減產是對她有影響的。但通常對名莊來說,他即使減產了,他也不會加價,因為對名莊來說,他認為今年的質量對應是多少價格,他們早已有一個大概的設想,絕不會因為他的這個產量而有很大波動。比較拉菲正牌兒30萬瓶、副牌20萬瓶,減產了要增加很多錢,是不應該的。
對一些小型酒廠和賣散酒的企業,可能會借助這個理由來故意拉高價格。還有中間的經銷商跟名莊的代理商們故意用這個機會加點錢,但對酒莊來說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區別,減產就減產了唄。
進口商會有兩個情況:進口商進名莊酒,名莊的中間代理商過了一手,名莊代理商會找減產的理由,會有加價,比如說名莊代理商拿了一千箱的這個名莊產品,但他為了變現,可能三分之一先變現,按照酒莊最初的意思來。然后另外的三分之一呢,他可能加價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等等,他原因是這個說酒莊產量少了,給他們的份額少了,它屬于故意加價。然后再留三分之一呢,再加一下,所以這個加價呢主要在中間層這里。
但對廉價的葡萄酒來說,你比方說一些歐餐等,即使減產百分之一二十,因為他的基數很低,也會加價,比如說一歐元的酒加上一毛錢或兩歐元的酒加價兩毛錢,雖然有些影響,但對整體的零售價格不會帶來很大的一個變化。因為,對中國來說,1-2歐元進的,市場零售價都是七八十以上,所以對這個零售的價格不會帶來很大的沖擊,對經銷商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一個變化。
但對平行進口的來說可能會有些影響,比如說供應鏈的,它會有些影響。所以呢,他對這個價位敏感些,對傳統的進口商影響不會太大。
由于中國的很多酒商、媒體與消費者,對散裝葡萄酒進口存在著誤解,所以,很少有葡萄酒企業愿意在公開場合談論進口原酒問題。 對此,上海九岸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煙臺高升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強認為:
實際上,在全球的葡萄酒貿易中,散裝葡萄酒貿易占到40%的市場份額。全球最大的散裝酒進口國家是德國、法國和英國。2012年,澳大利亞出口到英國的葡萄酒,80%是以散裝酒的形式運輸的。
中國進口的散裝葡萄酒,2016年比2014年翻了一番,也僅占全球散裝葡萄酒貿易量的不足4%。2016年的第一季度,全球散裝酒的價格跌到了歷史最低點。2016年4月份,在阿根廷葡萄大幅減產后,智利遇到了連綿的降雨,損失慘重,原酒價格開始快速回升。今年春天,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遭遇大面積的霜凍、干旱等極端天氣,產量創下歷史新低。到9月份的采收季開始,葡萄價格一路飆漲。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全球葡萄酒產量的預測報告, 2017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預計246.7億升,相比2016年下降了8.2%,創1950年以來的最低點。
其中,意大利(39.3億升)、法國(36.7億升)、西班牙(33.5億升)依舊是全國葡萄酒產量最大的三個國家。但整體來看,意大利相比2016年產量下降了23%,法國下降了19%,西班牙下降了15%。此外,德國(8.1億升)、智利(9.5億升)的產量也持續走低,相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10%和6%。
在主要產酒國中,2017年葡萄酒產量實現增長的僅有澳大利亞(13.9億升,增長6%)、南非(10.8億升,增長2%)以及阿根廷(11.8億升,增長了25%)。
11月底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世界散裝葡萄酒展,全球的散裝酒庫存和價格,已經十分明朗。入門級酒的價格比2016年的低點普遍翻番,中高等級的原酒上漲了10%至100%不等。到2018年2月底,絕大多數原酒廠的庫存,將被清空,迎接新的榨季。
到2018年3月份以后,全球市場將出現無酒可售的狀態。而南半球2018榨季的散裝酒,到9月份以后才能供應中國市場。如果現在沒有足夠的庫存和訂貨,2018年3—9月有可能無米下鍋。
不過,我們也沒有必要過于悲觀,因為絕大多數的裝瓶企業和品牌商,已經準備了充足的庫存,只是提前了從原酒廠到裝瓶商的轉移,并消化了往年的積壓庫存。
據海關數據,今年1—10月份我國散裝酒進口量為145,408,627升,同比增長31.65%;進口額為122,290,505美元,同比增長46.45%。單從第三季度來看,我國的散裝葡萄酒進口金額達到47,173,830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00.74%。
到目前為止,南半球的氣候基本正常,預計2018年的產量將恢復正常年份水平。但是由于庫存基本清空,期待價格明顯回落,也是不太現實的,預計將與現在的價格保持一致。
至于北半球2018年的收成,現在還完全無法判斷,只能按照正常年份來預估,預計價格將比今年有所回落,但是新酒上市,已經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名品世家酒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輝表示:歐盟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指出,2017年由于冰雹、霜凍、干旱等極端天氣的影響,歐盟成員國葡萄酒產量同比下降14%。三大主產國中,意大利下降21%,法國下降19%,西班牙下降15%,2017年葡萄酒價格同比上漲了20%-30%。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進口商和經銷商確實不得不花費精力協調價格上漲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影響。不過總體而言,全球葡萄酒價格波動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