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行業行走多年,也去過不少企業與地方的酒博物館,這些機構大多深藏于廠區內部,與酒業無關的社會人士與消費者似乎難得有見識的機會,這也不禁令我感嘆酒文化的推廣與普及之難。
我們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人們對酒文化的挖掘似乎已“掘地三尺”,從各種詩詞歌斌,到考古器皿,水村山郭酒旗風,到窖藏發現,酒的古代歷史,不少人的心目中僅僅停留在——一樁古老的生意,一群辛苦勞作的酒師和一群酒后撒歡的文人墨客。事實上從我們的老祖宗那里,酒的玩法就多種多樣。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流傳的一種游戲。夏歷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此后曲水流觴歷經演化,在南北朝時期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這種游戲非常古老,卻飽含中華傳統文化的哲理。筆者也曾在北京的一些明清王府花園中見到過以此為典故修建的“流杯亭”,在一整塊亭臺地面上開出曲折的水槽,古人飲酒時引入清水,讓酒杯在水中流動。
很可惜,曲水流觴的真實場景在各地的酒博物館中很少得以體現,想來概因很少有人注意到場景背后的思想內涵。作為古代中國酒與文化思想的結合物。這種場景難得可貴,在今天紛繁復雜的商業活動中,也罕見哪位組織者敢于請佳賓上臺邊飲邊談,事實上在酒精的促進下,人的思維是極度活躍的,說不定能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
中國式的酒文化的,有關東方人特有的靜美,正如曲水流觴中潺潺不息的河水,承載著思想與友誼順流而下,這與西方海洋文明中的激情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共同構成了璀璨的世界文化。
曲水流觴所展現的古代中國知識分子“士階層”的特立獨行,也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完美呈現。曲水流觴并不是為了享樂而享樂,幾句簡簡單單的,假日旅游度假般神侃,而是真實的思想交流與文化論壇。與我們今天的“先開會后吃飯”相比,遠不在一個層次上。
與古人相比,我們自愧不如。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大咖們舉杯相慶,雖襯衫仔褲,大碗喝酒,但多少有一點“江湖之遠”的意味。當然,曲水流觴較為封閉小眾,這樣的場景適合“閉門會議”,至少也要劃定河段區域。倒不是就有多好,主要是場地限制,三五文化大咖更像行業領袖峰會。試想這樣的場合有個媒體總編在場似乎不妥,即使不是八卦,傳播似乎也沒啥必要,倒少了些輕松與肆意的暢快。
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正讓消費場景化變得容易,而消費場景又會對消費者產生真實清晰的影響。今天的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場景都是電視廣告中的畫面再現。一輛好車、一處好房,一家人。而曲水流觴般流水畔的文化盛宴,同樣不輸于歐洲古堡中的杯斛交錯。
也許,文化就在點滴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