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酒,茅臺在國內售價奇高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因為即便如此,這也無法阻止茅臺在國內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茅臺之后,還有一些名酒,例如: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這些品牌的產品雖然不如茅臺價高,卻也在今年5月以來,紛紛漲價以期跟上茅臺的步伐。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高山效應
如今的茅臺在國內白酒市場已經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其他名酒如眾星拱月般地圍著其轉圈。
如果把市場劃分層級,按地理地勢作比,可分為高山,平地,洼地三個級別。顯然,茅臺就屬于高山的位置。
打個比方,在奧運會的比賽上,觀眾不會記得所有參賽者,而最后的獎金榮譽也只會歸前三名所有,尤其是第一名。
某個領域市場上,消費者也會更青睞第一品牌,第二品牌,第三品牌。這些品牌就處于市場的高山位置,也搶占了大約70%的市場份額。
顯然,茅臺就屬于高山位置中的第一品牌,剩下其他大牌雖然拿不到第一的位置,但是也會設法躋身于高山之中。
差距紅利
雖然和茅臺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們為了和茅臺一同成為高山品牌,一方面會避免差距變大,另一方面,會想辦法使差距縮小。
在與茅臺的這段差距中,依然有著市場空間。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為了喝名酒而付出茅臺的高價,那么其他大牌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對于這些大牌來說,搶占茅臺的山頭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但是與茅臺同處高山層級還是要做到的。
畢竟,只有在高山這一層級,酒才會高級,才能容易得到消費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