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超市,聽到一胖一瘦兩個男子對話。胖者說:“天真熱,喝白酒太難受了,紅酒也不能加冰塊。聽說夏天喝黃酒特別爽,加上冰塊,好喝還養生。”那瘦的壓低了點聲音“大哥快別說黃酒了,最近那么火你不知道嗎,里面可是加了‘偉哥’的!”
看著二人的背影,我一時反應不過來,黃酒加“偉哥”?不是保健酒嗎?想必二人是把二者混為一談了。
最近,保健酒深陷“偉哥門”,“西地那非”這個西藥名字也被人們熟知。然而,我們在談保健酒色變的同時,有一個酒種卻躺著中槍了,這就是黃酒。黃酒和保健酒是一種酒嗎?其實不是。下面我們簡單區分一下二者,免得黃酒跟著保健酒被誤會。
(一)定義不同
在最新的國家標準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藥,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所以也被人們認為是“養生酒”、“保健酒”。
而關于保健酒,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表示:“保健酒屬于保健食品,但到底什么是保健酒,國家尚無確切和統一的定義。”保健酒是在釀造過程中加入藥材,屬于“飲料酒”范疇。
(二)起源不同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根據考古發掘,我們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時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規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藥,發酵釀造黃酒。
保健酒則要晚一些。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有如下一段論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用酒浸漬,一方面可使藥材中的一些藥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藥勢,療效也可提高。這是我國可考的關于保健酒最早的記載。
(三)主要品牌不同
保健酒的龍頭企業有勁酒、狼酒、秦鐘皇樽酒、椰島鹿龜、御酒堂、五糧液集團黃金酒、五糧液集團健康之星、茅臺集團白金酒、金巴酒、勁男保健酒、遼寧環球參茸保健酒等。
黃酒的主要品牌則是山東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上海老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廣東客家娘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廣東珍珠紅酒等。
(四)標識不同
黃酒沒有統一的標識,消費者購買時需要注意看其噴碼是否清晰完整,內容是否齊全。
保健食品產品外包裝上有藍色草帽樣標志,標志下方為批準文號和批準部門。每個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若發現一個批準文號對應多個產品,就應注意是否為劣質產品。
(五)飲用方法不同
黃酒的飲用方法比較多,傳統時尚兼具。
黃酒最傳統的飲法,當然是溫飲。溫酒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另一種是隔火加溫。但黃酒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冬天盛行溫飲。黃酒的最佳品評溫度是在38℃左右。
在年輕人中盛行一種冰黃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國香港及日本,流行黃酒加冰后飲用。也可根據個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話梅、檸檬等,或兌些雪碧、可樂、果汁。有消暑、促進食欲的功效。
黃酒的配餐也十分講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以紹興酒為例:干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半干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類。
保健酒則更簡單直接:“開瓶即飲”。
(六)功效不同
黃酒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黃酒是醫藥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藥引子”。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一些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據統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制。
黃酒的另一功能是調料。黃酒酒精含量適中,味香濃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質,在烹制葷菜時,特別是羊肉、鮮魚時加入少許,不僅可以去腥膻還能增加鮮美的風味。
保健酒主要用于調節生理機能,以養生健體為主,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其用藥講究配伍,根據其功能可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
(七)發展前景不同
在眾多白酒替代品中,由于黃酒具有低度、保健兩大健康優勢,可以同時滿足酒類消費者“飲用”和“健康”的兩大需求,因此黃酒具備了替代白酒的天然優勢,將成為白酒最有潛力的替代者。同時,伴隨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因素,未來黃酒的消費需求量有望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本來隨著人們消費意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重視,前景也和黃酒一樣一片光明。可是因為利欲熏心的保健酒廠家在酒中加入危害人們申通健康的成分,使保健酒的發展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