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釀網配圖
葡萄酒為什么有的貴?有的便宜?由于葡萄酒釀造工藝的不同,品牌的不同,每一種葡萄酒都會有不同的價格。但葡萄酒的定價策略是怎樣的?葡萄酒的價格都有哪幾部分構成?下面佳釀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組成葡萄酒價格的6個因素。
葡萄酒的價格組成其實有幾個要素,大概包括產區、酒莊、陳年潛力、年份、市場需求和酒評師評分。
同樣是葡萄酒,一瓶波爾多的列級莊酒價格肯定高過一瓶法國西南部的酒。某位法國帥哥,他在北京代理幾個勃艮第酒莊的葡萄酒,他父親也是酒農,朗多克省一個很小的AOC。曾經問他為什么不代理他自己家族的酒,他無奈地說:“其實家里酒質量很好,父親也是很盡心地在做酒,大概每瓶賣到6歐元左右吧。但若處于VDP普通餐酒的法定級別,價格就高了。 ”
一般消費者面對幾瓶同等價格的酒,會更偏向于知名產區的,盡管可能知名產區的酒質不如那些不知名的。一瓶薄若來新酒在法國很難以25歐元以上的價格銷售出去,而距離這個地區一墻之隔的勃艮第酒,輕而易舉就是25歐元以上。 產區的因素有歷史原因,也有風土原因。更主要的是現在產區協會對產區內葡萄酒的品質的引導,市場的宣傳推廣也決定著產區之間的差異。
毫無疑問,酒莊主的名聲也決定了酒的價格。國人熟悉的幾大名莊就是顯著的例子,而距這些名莊一墻之隔的酒莊就不能賣到同等價格。名聲不能完全決定酒的成本,葡萄的種植,采摘過程,葡萄酒的釀制中采用多少比例的新橡木桶……不僅僅是工藝上的要求,也決定了價格基礎。人工采摘肯定是要比機械采摘貴,熟練采摘工根據酒莊主要求采摘也要比每年招聘些季節工效率要高。
陳年潛力,其實是個有些主觀的因素。因為是酒莊主根據自己的釀酒哲學的選擇,同樣的葡萄園,工藝不同,陳年能力就不同。最初葡萄酒要保存多年后飲用,不是因為酒莊主的選擇,而是當年的工藝決定了不能克服單寧給葡萄酒帶來的強烈澀感,而只能是通過時間的微氧化來軟化美化單寧。 現在的酒普遍地說隔年飲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確實如果存放幾年后會更好。而類似前面提到的薄若來新酒則是要當年飲用,也是因為如此,價格很難上浮。
葡萄酒的年份也很重要。2005年對法國葡萄酒來講,是普遍杰出的一年,無論是波爾多、勃艮第、羅納河還是盧瓦河……都是杰出的一年。因為當年的光照、雨水、地氣等眾多因素聚集成杰出的一年。相對的某些年份的就便宜很多,或許是因為雨水過多陽光不足所以葡萄的糖度不夠等……
市場的因素就更便于理解。比如最近法國本土市場上拉菲堡的葡萄酒跌價近40%,因為最大的拉菲城堡消費市場在中國,高端消費者開始移情別戀喜歡別的高端葡萄酒了。
最后的一條就是酒評家的看法, 這些人對酒的評估會直接影響到某款酒的價格和銷售。但他們的評價就真的那么確實嗎?很多愛酒人不以為然,而愿意找些所謂價值低估的葡萄酒收藏飲用。因為找到這樣的酒也是一種運動!
額外一條是屬于中國市場的特例,即經銷商和零售環節的暴利。理想狀況是每個不同的收入階層都有相應價位的葡萄酒,類似市場上的白酒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