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啤酒巨頭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啤酒”,00291.HK),與世界第二大啤酒釀造集團喜力集團的交易終于落地。前者斥資23.54億港元收購后者在華的7家工廠,達成了在中國內地和港澳的長期合作關系,共同發展中國業務。
只是,此次交易背后,兩大巨頭均有難言之隱。華潤啤酒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第一,但苦于產品相對低端,致使盈利水平偏低。喜力主打高端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后,卻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處境,在華市場份額尚不足1%,遠遠落后于后來者百威和嘉士伯。
在行業向高端啤酒轉型的關鍵時期,一向熱衷收購的華潤啤酒,能否通過牽手喜力扭轉“大而不強”的處境?而在華水土不服的喜力,將中國業務“下嫁”給華潤啤酒后,又是否能夠起死回生呢?
從當下看,這都是未知數。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兩家的聯手,中國高端啤酒的競爭愈發激烈和精彩了。《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系華潤啤酒,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巨頭牽手
11月5日,華潤啤酒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以23.54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喜力集團在中國內地成立的6家公司全部股權以及喜力香港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同時,將和Heineken Brouwerijen(商標許可方)開展長期戰略合作——包括運用華潤啤酒的渠道優勢,實現喜力集團授權高端品牌在獨占地域的快速發展等。
在8月份,雙方就宣布將達成長期戰略合作。華潤啤酒直接控股股東華潤集團(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集團啤酒”)將向喜力出售40%股份,對價243億港元。同時,華潤集團啤酒的控股股東華潤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創業”),將以4.64億歐元購買喜力0.9%股份,每股計價88.66歐元。
根據雙方協議,喜力將收購華潤集團啤酒公司40%股權,華潤創業則持有其余60%股權。在上述交易完成后,喜力將實際獲得華潤啤酒20.67%的有效股權收益。
也就是說,雙方將實現交叉持股。同時,華潤啤酒將獲得由喜力授予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獨家使用喜力品牌。
這是巨頭之間的合作。根據歐睿國際提供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華潤啤酒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為26.1%,位居第一。喜力集團則是世界排名第二、歐洲第一的啤酒釀造集團。
“市場規模雖然大,但獲利低是華潤啤酒的硬傷,喜力借助華潤可以增強適應中國本土的能力。雙方屬于各取所需,互補短板。”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告訴記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作為世界級啤酒巨頭,喜力中國業務反被華潤啤酒收購,背后擁有很多無奈。資料顯示,喜力啤酒集團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啤酒釀造商,旗下擁有300多個品牌,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早于嘉士伯和百威啤酒。
不過,喜力在華卻遭遇水土不服。時至今日,百威和嘉士伯占據國內五大啤酒巨頭中的兩席,喜力卻依然陷入虧損中。根據華潤啤酒披露的數據顯示,喜力中國子公司2016年、2017年稅后凈利潤分別虧損8300萬元和6680萬元。
這與喜力集團在全球業務的增長并不匹配。根據澎湃新聞報道,喜力集團2017財年營收219.08億歐元,同比增長5.4%。但亞太區的整合啤酒銷量63萬噸,同比減少3萬噸,是所有區域內唯一負增長的。
從國內整體市場來看,喜力市場占有率比較低。歐睿國際提供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喜力2017年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為0.5%,已經連續3年保持不變。
需要注意的是,中信建投(10.110, -0.12, -1.17%)證券食品飲料團隊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在高端啤酒細分市場中,喜力的份額約為7%(2016年)。
快消行業專家馮啟提到,喜力在長江以北地區的存在感較弱。“相對來說,喜力在中國的運作比較保守。之前還能看到喜力的廣告投放,現在已經很少了。并且,根據調研情況顯示,喜力在市場投入上也比較少。從渠道拓展上,我們很難見到喜力的工作人員。”他說。
此筆交易的另一方華潤啤酒,面臨的則是盈利能力的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華潤通過多起收購進入啤酒領域,后經過一輪輪跑馬圈地后,其市場份額占據全國首位。
2017年,華潤啤酒銷量約為1181.9萬噸,其定位中低端的雪花啤酒占總銷量約90%。這也直接影響了其盈利水平。在2017年,華潤啤酒營收297.3億元,歸母凈利潤11.8億元。相比而言,青島啤酒(30.880, -0.15,-0.48%)在同期啤酒銷量為797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62.77億元,歸母凈利潤12.63億元。
另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啤酒行業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的數據顯示,中國啤酒出廠噸價僅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在五大啤酒巨頭中,華潤啤酒噸價為2449元/噸,僅高于燕京啤酒(5.810, 0.02, 0.35%),與嘉士伯的5254元/噸和百威英博的6383元/噸差距較大。
遼寧省營口地區的雪花啤酒經銷商孫先生告訴記者,華潤啤酒在當地以雪花啤酒為主,中高端品牌主要以臉譜為主。不過,從銷量上看,雪花啤酒仍占據大頭。
華潤啤酒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去年3月,華潤啤酒重新制定5年發展戰略,將高端化定為新的主攻方向,而喜力就是其布局高端的主要動作之一。
磨合
華潤雪花公司總經理侯孝海曾公開表示,通過和喜力的戰略合作,經過5~10年的努力,幫助華潤啤酒搶占高端市場第一梯隊的位置;另一方面是釋放喜力在中國市場的潛力,促進喜力品牌在中國市場高質量的增長。
亦有券商撰文稱,喜力大陸業務納入華潤后,有望借助雪花豐富的夜場及高端餐飲渠道資源,積極爭奪高端市場份額。而雪花啤酒借助此良機打入喜力國外銷售渠道、推進國際化進程。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國內知名啤酒品牌高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高端啤酒和中低端啤酒的渠道重合度并不高,并且,對于企業來說,推廣不同的產品,對于團隊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他解釋稱,中低端啤酒屬于高頻消費,鋪貨率非常重要,它更加依賴數以萬計的經銷商。尤其是對于餐飲和超市渠道來說,需要企業跟經銷商建立密切的聯系。高端啤酒品牌則更多集中于夜場、KTV等娛樂場所。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維護上述兩種市場,對于團隊成員的業務素質的要求,差距還是比較大。“不過,喜力可以借助華潤雪花原有的渠道進行鋪貨,讓消費者在兩種產品上做選擇。”他說。
華潤啤酒北京地區的一線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華潤啤酒也有自己的高端啤酒品牌,如黑啤和臉譜等。它們的渠道主要是現飲(餐飲渠道)和非現飲(超市等),在KTV等娛樂場所的銷量其實并不高。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喜力品牌的銷售以量販KTV、酒吧、精釀啤酒吧等娛樂渠道為主,主要集中在華東區域。
如此來說,喜力能否無縫嫁接華潤啤酒的渠道,還有待觀察。
盡管如此,華潤啤酒聯手喜力仍將對我國高端啤酒的競爭格局帶來很大的影響。“百威、嘉士伯在高端市場占有一定優勢,這是他們在高端渠道長期積累和投入的結果。喜力很可能借助華潤進行一次有效的反擊、翻身。”路勝貞說。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撰文提到,從目前看,我國高端啤酒品牌的出現大致分為兩個路徑:內生型和空降型。國內品牌以內生型為主,比如青島啤酒推出的黑啤、白啤、IPA等;空降型以外資品牌為主,如百威把福佳、科羅納、時代等近20個進口品牌帶到中國。“中國啤酒高端市場的對陣圖較為清晰:百威啤酒+20個進口品牌+數個精釀品牌、雪花啤酒+勇闖天涯+喜力啤酒、嘉士伯+重慶啤酒(25.770, -0.41, -1.57%)+1664+樂堡、青島啤酒+奧古特。”方剛說。
與此同時,高端啤酒的發展成為各大巨頭謀求突圍的重中之重。嘉士伯在今年年初宣布將花費5.2億元在中國推廣上述高端品牌,力求在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華潤啤酒則將2018年視為“大決戰的序幕”,侯孝海曾表示,“高檔及以上細分的份額和地位將決定未來的陣地在誰手中,我們必須打贏”;百威則與帝亞吉歐達成5年合約,一舉拿下高端黑啤品牌健力士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運營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雙方的協議仍有待相關機構的首批,如順利通過,可望于2019年完成交易。屆時,各大啤酒品牌在高端領域的競爭,將真正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