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由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主辦,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中國酒業協會承辦,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酒類行業協會協辦的2015年全國食品安全周酒類知識公益宣傳活動在南京舉辦。在活動上,大咖們都說了什么?欲知詳情,看過來。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巡視員陳平:讓舌尖上的美酒恰到好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文化源遠流長。酒作為一種文化飲品,少飲怡情,暴飲則傷身,現實社會中飲酒過度引發的家庭矛盾、社會治安問題以及過量飲酒發生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應該說食品安全關系到你我他,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國政府高度關注食品安全,一方面加強食品安全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相關部門以多元主體在法治框架下協同共治。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周啟動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讓老百姓安心消費、放心飲食不僅是生產經營企業責無旁貸的法律義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途徑,更是企業做大、做強、興旺發達的根本保障。
商務部作為酒類流通管理部門,堅持促進以規范為主,保障酒類市場和酒類流通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是加快法規制度的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酒類市場準入及退出機制,規范酒類經營主體行為;二是加強酒類行業規范的引導,努力行成總量適度、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發展格局,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三是推動酒類流通體制轉型升級,培育現代流通主體,發展新型流通模式,促進線上線下的融合;四是著力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加強誠信體制建設,推進真品售酒、實價售酒,提升酒類流通整體的誠信;五是擴大國際交流,努力鼓勵酒類流通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升國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
今年全國食品安全周酒類知識公益宣傳活動是商務部按照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的統一要求,在全國食品安全中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其活動的主題是“尚德守法、踐行責任、文明飲酒、享受健康”,其目的是通過此次活動,使酒類生產商、經銷商能夠進一步強化崇尚道德、遵守法律的意識,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切實推進真品售酒、實價售酒,能夠幫助消費者增長和積累酒類知識,增強識假防騙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酒類文化,身體力行的科學飲酒、健康飲酒,讓舌尖上的美酒恰到好處。
相信通過此次活動,能進一步強化酒類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增強廣大消費者對酒類安全消費的保護能力,營造人人關心酒類安全、人人參與酒類安全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共建誠信經營、安全消費的美好家園,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任路政閩:引導科學、理性、健康的酒類消費
近年來我國酒類市場在經歷了深度調整后,大眾化、個性化、安全化酒類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白酒行業重回大眾驅動的增長渠道,迎來了復蘇跡象。總體看酒類生產回歸需求,酒品價格回歸實在,酒類消費回歸理性,酒品包裝回歸樸實,呈現出酒業發展的新常態。我們注意到在新常態下,廣大消費者對大眾化、個性化、安全化的酒類消費倍加關注,酒業發展理性化,酒品價格親民化,酒類消費安全化、酒品宣傳科學化將成為酒類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此背景下,舉辦全國食品安全周酒類知識公益宣傳活動就是要引導酒類生產、銷售企業遵循尚德守法、踐行責任的營銷理念,推行文明飲酒、健康飲酒、享受健康的正確觀念,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食品安全工作,激發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傳遞正能量,規范酒類流通市場秩序,增強消費信心,促進放心消費。通過此次活動,必將增強酒類生產商、經銷商誠信經營意識,激發酒類企業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夯實真品售酒、文明飲酒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有效引導科學、理性、健康的酒類消費,從而推動我國酒類行業健康發展。
江蘇省商務廳副巡視員鐘鎖林:四個最嚴要求打造酒類安全健康發展環境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酒類產品作為日常消費量較大的食品,其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江蘇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大力推進酒類產品專項整治,不斷加強酒類質量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酒類生產、流通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制假售假的不法行為仍時有發生,在整頓和規范酒類市場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們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大力宣傳安全知識,促進酒類生產者、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積極參與酒類安全工作,推進社會的共治共長。
江蘇是酒類生產和銷售的大省,全省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107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42家,啤酒生產企業35家,黃酒生產企業4家,酒精生產企業26家。全省規模以上酒類生產企業釀酒總量將近480萬千升,占全國的6.4%,其中白酒總產量89.9萬千升占全國7.2%,位列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四川、山東、河南之后,排全國第四,據統計全省有批發零售企業23.2萬戶,其中批發經營占15.5%,零售經營占62.5%,超市、餐飲、娛樂等其他經營占22%,全省酒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酒類銷售收入為502億元,在進出口業務方面,全省酒類進出口規模與2013年基本持平。進口產品以葡萄酒為主,混以麥芽釀造的啤酒等,總量為8.8萬千升,進口額3.7億美金。
這些情況說明,酒類安全事關重大。此次活動的舉辦就是希望酒類企業帶頭強化責任意識,樹立安全發展、誠信經營的理念,把食品安全視做企業的生命,嚴格執行國家相關制度及行業標準的規范,自覺抵制假冒酒品出場,進店上貨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希望更多的酒類企業把酒品安全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利潤之源、品牌之魂,生產出讓消費者認可的安全、放心的酒品,用良心和責任筑起食品安全的長城。江蘇的各界商務部門要嚴格按照最嚴格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格的處罰、最嚴格的問責四個最嚴格的要求,狠抓各項工作,為江蘇省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營造社會共同關注酒類安全的良好氣氛
7月11日,全國食品安全周酒類知識公益宣傳活動在成都舉行了第一場活動,南京為第二站,第三站定在烏魯木齊,宣傳活動積極傳播健康的中華酒文化,以引導酒類生產、銷售企業文明飲酒,享受健康的消費理念,營造共同關注酒類安全的良好氣氛,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酒類食品安全工作,激發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傳遞正能量,規范酒類流通市場秩序,誠信守法經營、增強消費信心、促進放心消費。
眾所周知,從2013年起,酒類行業進入深度的改革,逐步調整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新的困難愈發明顯,新的要求不斷提出,我們要認識到這次新常態經濟運行下的酒類生產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要更加重視消費者對健康飲酒、理性飲酒、時尚飲酒的認知在逐步的提高,對優質產品和優秀品牌的需求也在加強。“變則通,通則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的做調整,改變現狀,切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才會取得發展和突破。
調整期對行業未必是一件壞事,酒行業可以對多年積累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使產業發展更加理性,也能促進酒企抓住機遇,改善自身的經營發展模式,從而在今后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把握新的機遇。
也許有人認為飲酒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然,飲酒實質上是一門非常講究的學問,特別在中國古代,人們不僅注重酒的品質,而且還十分講究飲酒的環境、方法。中國酒類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科學飲酒的普及,離不開各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大家應積極行動起來,宣傳普及科學、理性飲酒的常識,傳播正確的飲酒方式。
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陳誠:從四方面闡釋科學飲酒
中國白酒擁有悠久的歷史,主要從四個方面對酒類安全進行闡釋:一是中國白酒的知識;二是真假酒的辨別;三是飲酒的四個準則:科學、文明、理性、健康;四是飲健康酒,享受美好生活
其中,白酒生產過程基本可以分為原料處理、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兌7步,其中勾兌和調味需要重點說明,勾兌又叫組合,是將不同的窖池、車間、班組、季節、時間生產的原酒組裝的一個過程,把不同特色的酒,形成統一的風格的成品酒。
而真假酒的辨別主要有一看、二查、三搖、四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享用酒精飲料時應當遵循科學、文明、理性、健康四個準則,適時、適量、適當的飲用,不空腹、過量飲酒,飲酒不勸酒、不酗酒。
那么什么叫健康酒呢?第一應為多糧釀造,第二應有一套非常完善的釀酒工藝及質量把關體系,第三口感應保持為綿柔。
《葡萄酒評論》資深編輯郭月:不建議自釀葡萄酒
主要同大家分享葡萄酒的知識,一是什么是葡萄酒,包括葡萄酒的釀造工藝以及世界葡萄酒的發展歷史,二是認識酒標,三是健康飲酒。
其中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葡萄酒的生產并不需要過多的原料,1.5公斤的葡萄就可以生產1公升的葡萄酒,而葡萄酒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氣體,在酒廠非常有效、安全的生產過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導這一過程,但如果在家釀造,很有可能因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而引發爆炸,而酵母在不健康或不正常的情況下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會損害人體的健康。因此不建議大家在家中自釀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