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端白酒集體復蘇,白酒企業再度謀劃出海。
第一財經記者觀察發現,近期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一線名白酒企業啟動了新一輪國際化布局,其中汾酒瞄準了俄羅斯市場,而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則在歐美設立分公司。不過在業內看來,白酒國際化發展已持續多年,中國白酒實現了境外銷售,未來乃至境外生產,但一直未能真正實現國際化,銷售對象依然沒能擺脫華人圈,而此輪酒企扎堆國際化,其品牌和宣傳意義更大,產銷方面幾無幫助。
國際化還是作秀
記者了解到,近期國內主要白酒企業都公布了新一輪國際化的進展。
根據五糧液官方公布的信息,9月初,五糧液與施華洛世奇在奧地利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同時,五糧液國際(歐洲)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在德國北威州杜塞爾多夫市正式揭牌,而這也是五糧液首次在歐洲設立分公司。五糧液新帥李曙光表示,歐洲是烈性酒的主要產區和消費區,也是五糧液最為看重的國際市場。五糧液還將在產業投資及國際化產能等方面,加強與當地品牌合作。
與此同時,瀘州老窖也宣布加速國際化發展。根據公告顯示,瀘州老窖下屬子公司與瀘州久泰酒類銷售有限公司擬在美國共同投資設立明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明江公司)。明江公司注冊資本600萬美元,瀘州老窖占總股本的54%,設立后主要從事新型中式白酒的開發、銷售等業務, 將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推動公司國際化戰略加快發展。
而據媒體報道,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也在第七屆歐亞經濟論壇期間,表示汾酒國際化三年規劃已定,并將在俄羅斯建廠銷售“汾特佳”,但報道中李秋喜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國內主要的一線名酒大多有進一步推動國際化發展的計劃。在近期全景網網上投資者接待日活動中,在談及白酒發展趨勢時,酒鬼酒(000799)董秘李文生坦言,白酒著名品牌正在進一步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名酒企業動作頻頻,但在外界流傳的信息中,卻少有國際化的具體細節內容,昨日第一財經記者分別與上述酒企的相關負責人聯絡,但截至發稿時,并未獲得回應。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國內一線酒企國際化外拓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還是一直依托于海外的華人社群而展開,但由于產品食品標準、飲用習慣、文化習俗等阻力,中國白酒并沒有進入世界主流烈酒的消費市場。而名酒企業之所以頻頻布局新一輪國際化,更多還是出于企業宣傳為目的的營銷行為,并非境外有大量的市場需求,換句話說,并不是出于企業業績增長的需要而進行的外拓行為。
在他看來,此輪白酒行業高端的回暖帶動了一線品牌的品牌全面復蘇,國內市場是品牌復蘇的直接表現,國際市場是整個品牌高度宣傳的重要領域,畢竟國際化是一個企業自身實力的表現,也是品牌傳播重要的途徑。從打造中國白酒名片的角度上,茅臺的國際化比較成功,其他白酒的國際化屬于跟進,因此并不在意在國外有多少產銷。比如汾酒要在俄羅斯設廠,從產銷的角度上意義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