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成為本屆歐洲杯的王者?是種植面積最大、出口第一的斗牛士兵團,還是冰酒始祖、擁有最出名雷司令的日耳曼戰車?是世界最負盛名、擁有最貴黑皮諾的高盧雄雞,還是產量第一、曾被譽為葡萄酒之國的藍衣軍團?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盤點各國葡萄酒隊的實力。
德國
德國的葡萄酒歷史悠久,可追溯至羅馬時代。羅馬人喜歡將葡萄樹帶到他們征服的地方,因此德國地區也因此開始了其葡萄種植產業。
德國是全世界最北部的葡萄酒產區(北緯47至55度,東經6至15度 ),盡管寒冷氣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國的葡萄種植業,使得其種植的葡萄品種以白葡萄為主,卻也使得德國能夠種植出世界上最好的雷司令(Riesling)。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雷司令能夠超越德國,雷司令也是德國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種。
德國目前共有13個葡萄酒產區,包括Ahr、Baden、Franken、Hessisiche Bergstrasse、Mittelrhein、Mosel、Nahe、Pfalz、Rheinhessen、Rheingau、Saale-Unstrut、Sachsen、Wurttemberg。其中最重要的產區是萊茵高,所產葡萄酒散發著精致的香氣,酸味活潑,十分優雅。萊茵黑森是德國最大的葡萄酒產區,也是德國最具活力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所產的葡萄酒精致馥郁,溫和柔軟,酒體適中。
法國
法國的葡萄酒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那時希臘人來到了現在的法國馬賽地區,并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公元前51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地區,正式的葡萄樹栽培便在此展開。隨著葡萄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擴展,公元3世紀,波爾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制葡萄酒。公元6世紀,隨著教會的興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國葡萄酒業發展的腳步。中世紀時,葡萄酒已發展成為法國主要的出口貨物。19世紀時,法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對法國葡萄酒進行了著名的酒莊分級,將法國的美酒推向了世界。
法國的葡萄酒產區位于北緯42至49.5度之間。南部為地中海氣候,西部地區海拔相對較高,同時也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而東部地區的勃艮第、阿爾薩斯(Alsace)和香檳區(Champagne)更具大陸性氣候特征,這為種類豐富、品質優越的法國葡萄酒創造了極好的地理氣候條件。
法國共有十二大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分別是Champagne、Alsace、Loire Valley、Burgundy、Jura /Savoie、Rhone Valley、Bordeaux、Beaujolais、South West France、Languedoc-Roussillon、Provence和Corsica。
西班牙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亞(Ibérian Peninsula)半島,擁有超過290萬英畝的葡萄園,是全世界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西班牙有4000多年的葡萄酒釀造歷史,是舊世界的老牌產酒國,但常被人忽略。
除了本國酒商并不重視營銷策略外,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漫長的葡萄酒歷史并沒有太多的閃光點。盡管西班牙是全世界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葡萄品種也十分多樣,但其釀酒葡萄卻只有20種左右,包括Tempranillo、Albarino、Garnacha、Palomino、Airen、Macabeo、Parellada、Xarel-lo、Carinena和Monastrell等。
西班牙葡萄酒種類豐富,最有名的葡萄酒要數Sherry。Sherry分為“開花”和“不開花”兩種。所謂“花”,就是指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的一層“薄膜”。西班牙還有一種與法國香檳十分相似的起泡酒卡瓦(Cava),這兩種酒現早已成為西班牙葡萄酒最重要的兩張名片。
意大利
意大利是西歐最早釀制葡萄酒的國家,幾乎全國各地都種植有葡萄樹。我們現在優雅的葡萄酒文化就起源于這個擁有悠久葡萄種植歷史的國家。意大利葡萄酒歷史悠久,超過4000年。據說當年只要是凱撒大帝征服的土地,那片土地就會有葡萄樹出現。
意大利葡萄酒產量屬于第一集團,與法國不相伯仲。盡管意大利葡萄酒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但是作為一個地中海國家,其居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葡萄酒,因此意大利也是葡萄酒消費大國。葡萄酒的產量如此之大,為規范提升葡萄酒業的有效管理,意大利于1963年制定了一套與法國AOC制度相近的分級方案,將本國葡萄酒分為日常餐酒(VDT)、地區餐酒(IGT)、法定產區葡萄酒(DOC)和優秀產區葡萄酒(DOCG)。其中地區餐酒(IGT)這個級別是1992年新添加的,這個等級的葡萄酒被認為比一般的日常餐酒質量要好。
意大利的葡萄酒產區劃分與行政劃分(20個省)一致,分別為:Aosta Valley、Piedmont、Liguria、Lombardy、Trentino、Friuli-Venezia Giulia、Veneto、Emilia-Romagna、Tuscany、Marches、Umbria、Lazio、Abruzzo、Molise、Campania、Basilicata、Apulia、Calabria、Sicily、Sardinia。
葡萄牙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亞半島的西部,作為老牌的舊世界產酒國,過去數十年內已成功地進行了葡萄酒產業的革新。葡萄牙素以加烈酒(波特酒和馬德拉酒)和尖酸清淡的白葡萄酒聞名于世。近年來,該國的干紅葡萄酒以成熟濃郁的風格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酒業的目光。
葡萄牙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葡萄,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季溫暖、冬季涼爽潮濕,越往南部和東部,氣候越極端。
葡萄牙也有關于葡萄酒分級的相關規定,且與法國相似。最普通的餐酒Vinho de Mesa,相當于法國的普通餐酒VDT;Vinho Regional相當于法國的地區餐酒VDP;介于Vinho Regional和DOC之間的IPR,相當于法國的VDQS;DOC為最高等級,相當于法國的AOC。
葡萄牙主要的葡萄酒產區包括Alentejo、Algarve、Azores、Beiras、Bairrada、Dao、Douro、Estremadura – Lisboa、Madeira、Minho、Ribatejo、Setubal Peninsula和Transmontano。
羅馬尼亞
據考古史料記載,羅馬尼亞早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了,酒神狄厄尼索斯(Dionysos),就誕生在今羅馬尼亞境內的THRACIA。全國范圍內生產葡萄酒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一些時候——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
羅馬尼亞是歐洲第五大葡萄酒出產國,也是一個葡萄酒消費大國,只有很少部分葡萄酒出口,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羅馬尼亞葡萄酒并不常見。羅馬尼亞人稱自己的國家是“葡萄酒的土地”,其葡萄酒因
質量上乘,工藝獨特,世界性的葡萄酒展覽及比賽上屢次摘金奪銀,羅馬尼亞葡萄酒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日漸提高,尤其是Feteasca Regala和Feteasca Neagra等羅馬尼亞特有的葡萄品種越來越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羅馬尼亞葡萄酒通常是果香突出,單寧柔順。較寒冷的產區也生產一些便宜的干白葡萄酒。羅馬尼亞還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本來適合種植紅葡萄品種的地方卻出產大量的白葡萄酒,這是因為羅馬尼亞人更喜歡喝白葡萄酒,但是隨著國際市場對紅葡萄酒需求量的增加,羅馬尼亞逐漸傾向于釀造更多的紅葡萄酒。
羅馬尼亞現有葡萄種植園達20多萬公頃,擁有7個葡萄栽培區,40個葡萄種植園,160個葡萄栽培中心。羅馬尼亞有4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TARNAVE、COTNARI、MURFATLAR、DEALU MARE。
瑞士
瑞士的釀酒歷史超過2,000年,與法國一樣,其葡萄酒業也是因中世紀修道院的推動而興起的。瑞士葡萄酒通常酒體單薄,味道單一,國內市場受到來自法法國南部Rhone Valley葡萄酒的沖擊。19世紀60年代,葡萄根瘤蚜菌病的大爆發嚴重地打擊了瑞士的葡萄酒產業,到20世紀初,該國能進行生產的葡萄園數量已縮減至原來的一半。當時國外葡萄酒產業競爭異常激烈,瑞士的葡萄種植業依然難以重振名聲。隨著瑞士葡萄酒業的不斷發展,目前該國葡萄酒產業在國際葡萄酒市場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加大。
瑞士(Switzerland)緯度與Burgundy的非常接近,處在北半球適宜葡萄種植的地帶,境內多山地、多湖泊,巍峨的阿爾卑斯和汝拉山脈約占國土面積的七成,形成多樣的微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特質。瑞士僅有少數區域的海拔在1,000英尺(305米)以下,其它區域的山峰高度可超過13,000英尺(4,000米),那里氣候涼爽,多變。西南部的Valais,夏季不僅氣溫高(可達95℉/35℃),而且光照強度也很大,使此處擁有近似地中海的氣候,這對于一個遠離海洋的內陸國家十分難得。與此相反,以意大利語作為當地語言的的Ticino地區則氣候難測,暴雨頻發,降雨量很高,夏季的平均氣溫比瑞士其它產區要高。
主要的葡萄酒產區包括:蘇黎世湖產區、Ticino、日內瓦、Neuchatel、Valais、Vaud.
斯洛伐克
早在3000年前,斯洛伐克就形成了葡萄酒產區,如今共有6個葡萄種植區,小喀爾巴阡山麓產區是其中最大的。這一產區的葡萄大多生長在小喀爾巴阡山南部海拔約150米至300米氣候宜人的地方,由阿爾卑斯山雪水灌溉,先天優質。斯洛伐克的葡萄酒和法國等歐洲其他地方的葡萄酒不太一樣,無論口感、色澤還是味道都獨具特色。當地出產的葡萄酒70%都是白葡萄酒,當地人對白葡萄酒也寵愛有加。
在斯洛伐克,最有名的酒就是葡萄酒,葡萄酒中最有名的,就是托卡伊(包括貴腐、晚收、甜白等多種類型的甜葡萄酒,其中貴腐酒是世界三大頂級貴腐酒之一)。頂級的托卡伊產品是奧蘇(ASZ)和艾森尼亞(ESSENCIA),其中,艾森尼亞為最高級,是托卡伊的終極產品。目前,托卡伊的冰葡萄酒已經由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兩國聯合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六次蒸餾的托卡伊冰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冰葡萄酒之一.
托卡伊酒之所以品味獨特,主要歸功于誕生地的環境。在匈牙利托卡伊地區和斯洛伐克東南部與匈牙利接壤地區,葡萄比其他任何植物都更適應當地的生長條件:不同尋常的小氣候,火山及后火山運動形成的獨特土壤,對葡萄生長有利的小斜坡,以及秋季博德羅格河和帝薩河上的薄霧。臨近的河流和漫長的秋季,都為特殊的貴腐霉菌(Botrytiscinerea)的繁殖、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貴腐霉菌透過葡萄皮上的細孔耗盡果汁,從而濃縮糖分,釀制出的酒帶有甜味和特別的果實香。
英國
英國本不是一個種葡萄的好地方,因為這里太冷也太潮濕。大約二千年前,英國在羅馬人占領期間已經開辟了葡萄園。據說,葡萄就是由嗜酒的羅馬人引進英國的。隨后,入侵英國的Anglo-saxons人繼承了這種傳統,在天氣比較和暖的南部地區廣為種植葡萄。
英國葡萄酒產業規模雖不大,但卻是葡萄酒消費和貿易大國,當年法國葡萄酒也是依賴于英國商人販賣到全世界而聞名。英國有個家喻戶曉的說法——為追求高品質葡萄酒不惜放棄爵位。可見英國人對葡萄酒的深厚感情。英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管理葡萄酒的法律。英國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的葡萄酒標準處(Wine Standards Branch)是惟一的葡萄酒管理機構。
英國葡萄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丘陵地帶,特別是英格蘭、威爾士優良的白堊土質更適合釀造上好的起泡酒。英國種植商適時引進法國香檳釀造技術,使其生產的起泡酒聲名雀起,越來越多的英國葡萄酒可以和法國葡萄酒媲美。而在幾年前這些酒連英國人都不愿購買他們。
英國還生產一些世界著名的釀酒品種如:紅葡萄酒Carmenère、Merlot、Shiraz;白葡萄酒:Riesling、Muscat、Gewürztraminer。但英國絕大部分高品質的葡萄酒還是集中在起泡酒上,其實,若單論地理條件和微型氣候,英國很多地方都跟生產香檳的法國地區差不多,而且兩國根本也只是隔英格蘭海峽相望,當地與香檳省的白堊丘陵地類似,這對起泡葡萄酒釀造商而言是種植葡萄的有利條件。
主要產區:南部的丘陵地帶,如英格蘭、威爾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