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今,簽約酒莊33家,簽約面積3萬余畝,目前在建酒莊20余家,已進入釀酒生產階段的酒莊13家,2014年總產量達500噸……”這是來自北京市房山區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促進中心的最新消息,也是房山區著力打造高端酒莊葡萄酒產業交出的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說到酒莊酒和高端葡萄酒產業,北京市房山區是不容錯過的精彩一筆。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的房山區,素有“建材之鄉”、“煤炭之鄉”、“林果之鄉”和“旅游勝地”美譽。如今,房山區把建設“最規范的酒莊葡萄酒產區”作為打造高端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走出了一條集因地制宜、發展新型產業模式、促進行業管理創新、扮靚首都生態文明等要素于一體、帶來積極示范效應的新路子。
“一樽一盞一心海,一房一山一世界。”如詩如畫的葡萄園,酒香氤氳的美麗莊園,綠意盎然的首都“西南明珠”……葡萄酒產業讓房山更加富有內涵,“酒莊酒”已儼然成為房山一張新名片。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盧國懿
房山新亮點
近年來,房山區按照首都建設“三個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要求,加快建設新房山,特別是在山區轉型發展中,堅持原產地、標準化、高質量、品牌化高端酒莊酒發展方向,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國際葡萄酒莊產業集群,其效應已經初顯。
為深入推進酒莊酒產業模式,房山區政府出臺了《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關于高端葡萄酒產業發展若干意見(試行)》,其基本原則為:“圍繞山區生態環境合理規劃布局,打造景觀優美的釀酒葡萄產業帶。”“采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葡萄酒加工及葡萄酒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帶動北京郊區農村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
2012年12月24日,房山區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高端葡萄酒產業發展工作,著眼已編制完成的《北京市房山區高端葡萄酒莊總體規劃》,確定了高端葡萄酒產業發展定位,“發展總攻略”包括在12個鄉鎮建設64家酒莊,在青龍湖鎮建設國際紅酒城等。其中,波龍堡酒莊就是成功發展的典型。
目前,房山酒莊葡萄酒產區已形成具有房山特色和優勢的“四區”發展格局,即:以青龍湖鎮和城關為主的酒莊葡萄酒核心區;以張坊鎮、大石窩鎮為主的酒莊葡萄酒文化旅游區;以南窖鄉、佛子莊鄉為主的生態修復區;以長溝鎮為主的酒莊葡萄酒示范區。“四區”格局與點綴在長陽的都市生態經典酒莊一起,成為了房山區酒莊葡萄酒產業的支柱。
據房山區酒莊葡萄酒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青龍湖國際紅酒城是集核心區種植、加工、觀光為一體,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生態產業和高新產業相互促進的黃金組合。
房山區葡萄種植及葡萄酒產業促進中心主任王險峰分析,青龍湖國際紅酒城的建設,將給房山區培育發展高端葡萄酒產業、打造首都都市觀光度假區、促進產業轉型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其以葡萄酒為主題的新型商務度假設施,與青龍湖周邊的國際文化會都、高爾夫球場聯成一體,將使青龍湖區域成為北京未來高端商務活動、旅游、休閑觀光的新亮點。
丹世紅馬家溝酒莊
南窖金杏灣酒莊
坐擁黃金線
世界上知名品牌的葡萄酒必有其“天地之合”之妙。資料顯示,世界上最適宜種植葡萄的區域是北緯40°,被稱作“釀酒葡萄種植黃金線”。世界上高端酒莊酒像法國的波爾多、意大利的皮蒙等,無不源自大自然眷顧的優良高端葡萄酒產區。
房山位于北緯39°30′-39°55′,地理環境得天獨厚,被法國專家譽為“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酒莊葡萄的地方”。資料顯示,房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以上,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日數為270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達260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5天。由于房山區地處太行山余脈,具有山前小氣候特征,是環北京山前最大的暖區,山前暖區晝夜溫差大、升溫快、陽光照射充足的主要特點,給釀酒葡萄培養帶來了難能可貴的必要條件。
有關專家通過對土壤PH值、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等指標進行分析,發現房山地區土壤養分及所含礦物質豐富,屬于非常適合釀酒葡萄種植的“靈光寶地”。
房山發展酒莊葡萄酒產業的資本和潛力還在于,全區有12個鄉鎮的10萬余畝土地處于釀用葡萄種植黃金帶,產能極其可觀。
許多投資商正是看中了房山發展酒莊酒產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及美好前景,紛紛搶灘于此、深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