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坦然,因為“自賣自夸”,曾經遭到了朋友甚至老師的反對,也被人罵過“偽科學”,可內心覺得自己講得是大實話。對茅臺酒的熱愛,他發自本真。
1964年,季克良分配到偏遠茅臺酒廠,從25歲一直干到72歲,從小季變成了老季,才功成身退。
含著金鑰匙出生,被眾多領導人推崇的茅臺酒,可謂“皇帝的女兒”,然而,1997年金融危機,茅臺門口車水馬龍的場景不復出現。
季克良到茅臺酒廠制酒二車間八班親手操作傳授技藝(2009)
儒雅、睿智的季克良從不回避自己農民出身,當年他遠離家鄉時,猶記得父母的叮囑“要和氣,多交朋友,不要吵,不要鬧。”因此他在白酒行業朋友眾多。
季克良回憶第一份工資是42塊5,算起當初的工資可以買一箱多的茅臺,而如今要買上一箱茅臺,絕非工薪階層可以負擔。
季克良坦言,茅臺絕不能是奢侈品,他希望茅臺成為老百姓的酒,家有喜事,老人過壽都可以喝點。
如今功成身退的季克良仍然住在茅臺鎮,兒女都遵守規定沒有在茅臺工作,甚至沒有飲酒的習慣,而他經常跟兒女說得話是:茅臺可以“喝一口”。
全國人大代表,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 (中新網張偉 攝)
釀酒大師季克良在品酒評酒
季克良到南通大學參觀交流,探討校企合作。(201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