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許多人都在談論消費升級,有的人認為葡萄酒消費也會水漲船高,平均價格會越來越高。
然而到了2018年的酒類銷售淡季,市場的疲軟確實令許多酒商困惑。7月的海關進口數據顯示,進口葡萄酒重量環比降低了12.79%,進口金額環比上升了5.7%。
多家法國出口商透露:5月以后,歐餐酒出口中國遇到瓶頸,銷售量明顯下滑。而中檔以上的酒開始增量。
結合市場的現狀,明顯可見市場已出現了明顯結構性調整的跡象,從2015年開始的歐餐酒上升、滲透趨勢已經進入拐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消費升級的蛇形路徑
有經濟學家認為如今的消費升級呈現“蛇形路徑”,多個“蛇形路徑”的交疊,將產生復雜的價格變化和市場現象。反映在葡萄酒行業,炫耀型、腐敗性消費的減少,以及部分實體經濟不振,會導致葡萄酒在某些人群中出現品質、價格、數量的降低。
但在一些消費觀念新穎,愿意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愛好花錢,對葡萄酒越來越了解的新貴消費者身上,葡萄酒消費卻出現了升級,概括來說,這部分人就是“更緊的預算、更個性的需求、更高的服務”。葡萄酒企業必須迅速適應其變化。
葡萄酒市場的變化印證了這種觀點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歐餐酒風口過了,精品酒的機遇在哪里?最新模式又是什么?酒商是不是必須具備很強的專業性才能做好精品酒?
酒商操作方式要跟得上時代,才能感受到消費升級的紅利。而非僅用出身不明的酒款,經不起推敲的價格,綁在僅有的幾個或者同樣門類客戶上吊死。
傳統的簡單貿易模式、簡單的低進高出無服務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行業和消費者的變化。
精品酒新模式
都說市場不好做,但這些模式卻逆勢增長。
模式一:規模優勢,最大現貨平臺
重資產模式往往被認為風險高企,但對于有資金實力的供應鏈公司,大規模采購精品酒,建立現貨儲備并做到極致,仍能博得先機。畢竟,規模效應能讓供應鏈公司拿到更優厚的價格,并體現在經銷商的拿貨價上。對于極為碎片化的中國葡萄酒市場而言,當經銷商急需拿貨,找這類型供應鏈公司無疑是最佳解決方案。
如何解決規模與靈活,價格與服務的矛盾是這類平臺企業需要回復的問題。
模式二:數據庫+期貨+服務費模式
和第一種模式相反,有的精品酒供應鏈公司則開始了輕資產模式。這種公司把整個法國當成了自己的庫存,并制定了實時更新價格的強大數據庫。優自西方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該公司還整合全球?瘴锪髻Y源,無論客戶需要再個性化的葡萄酒,均可為客戶找到最上游的資源與最優的價格,起訂門檻很低。雖然是期貨,但優自西方不加價,僅收取一部分服務費,改變了傳統精品酒的加價模式。
以上這些模式都是順應中國葡萄酒市場結構調整,精品酒崛起的案例。畢竟,消費升級不是說說就算,而是要用極致的模式去擁抱,這才是拼智慧、拼能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