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酒業正在強勢復蘇,并走向更加務實的繁榮,一半得益于來自傳統酒文化熏陶下根深蒂固的穩定用酒需求,另一半則離不開互聯網沖擊培養出來的“懶人”消費模式和不斷制造好奇的透明信息溝通機制。前者解決了銷售端需求乏力,為酒企漲價提供了造血最佳時機,后者解決了傳播端影響不足,為酒企開發新品帶來了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肥沃土壤。
在白酒行業“托拉斯”市場格局已成定局的當今,由少數寡頭酒企主導的品牌綜合實力競爭愈發激烈,導致產品生命周期正在不斷縮短。特別是在白酒“黃金十年”后行業深度洗牌后,加上近幾年的產業調整,在一線酒企快速下沉擠壓下,很多二線酒企被打回原型,成為區域酒企。因而,寡頭酒企要穩中求增,區域酒企要量中求生,加速了二者對新產品的需求急切度。事實上,很多酒企也非常重視新品研發,甚至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
然而,任何行業的新品研發都不是簡單的事情,相反真正為需求而生的新品研發是一套復雜又精細的系統,涉及成本、價格、渠道、品牌、生產等方諸多問題。面對白酒行業產品日趨同質化的現象,成功的產品研發越來越困難,更別說在市場上一炮走紅。從產品構思,到系統設計,到落實打樣定型,再到生產線定生產標準,這是新品研發前半程的難度。但前半程進展順利并不代表后半程終端陳列、市場銷售、傳播推廣就能水到渠成,它還需要一個反復論證的過程,最終征服消費者才是勝利的關鍵。因此,這就需要酒企產品經理在了解行業發展狀況、競爭對手新品開發情況、消費需求、產品成本控制等因素基礎上,把后半程產品銷售過程中營銷傳播策略考慮到整個產品研發周期中,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互聯網紅極一時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利用熱門的網紅效應,如何巧妙借勢網絡巨大流量,如何直截了當的吸引眼球?這些都是新品研發亟待解決的課題。綜合來說,需要酒企的產品經理培養兩大互聯網思維。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爆款思維:摒棄大而全的優勢,專注小而美的點
貫穿整個互聯網興起浪潮,不難發現極簡主義是形成社會引爆點的核心驅動力,同時也是很多互聯網產品提供服務的宗旨。不追求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只專注滿足少部分人的熱愛,最終都變成了所有人熱衷的產品/服務。白酒作為歷史底蘊深厚的傳統產品,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很多創新元素加入,也有了很多可以宣傳的賣點。以至于很多酒企產品經理在新品研發過程中,仍然沿襲傳統白酒產品策劃思維,總是在挖掘綜合、精髓、有高度的優勢,寄望研發出一款所有消費者通吃的產品。很顯然,這直接陷入了“什么都想說,什么都沒說成”的循環陷阱,結局都將是功虧一簣。
那么,在信息快速更新的當下,我們必須在第一瞬間讓看到的消費者明白,我是誰,我能帶來什么。爆款思維就是來源于此,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一招鮮吃遍天的秘密武器。白酒有文化土壤,更有需求熱度,在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下,需要有足夠新鮮感,更應該以直截了當的概念影響年輕群體。這種精髓的傳遞,必須從產品研發階段著手,一個旗幟鮮明的核心訴求,一套落到需求的獨特賣點,一種極簡的表現手法。涼露就是典型案例,從“吃辣喝的酒”品牌訴求到“身體少難受,吃辣更過癮”的功能賣點,通過雙重肯定強化品牌宣傳。在加上風格明了的視覺呈現,配合相關場景引導,給人十分精準的品牌五官體驗。
就像雷軍用一篇長文闡述清楚“小米是誰?小米為誰而奮斗?”,酒企的新品在研發過程中,也需要考慮清楚這兩個核心問題。然后才是解決細節問題,結合企業、市場實際情況,考慮我賣多少錢?在哪里賣?怎么賣?這是循序漸進的連環局,根本問題想清楚,其他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總而言之,酒企新品的爆款打造重點要聚焦小而美,先找到滿足需求最具共性的訴求,再從企業、產地、原料等各方面尋找鞏固訴求的支撐點,繼而借助巧妙的色彩呈現,最終形成最直觀易懂的新品,這樣也就為產品后續銷售推廣構建了堅實后盾。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所有優點都放大,就等于沒有優點;集中所有精力放大一點,就等于釋放出十倍甚至百倍的效果,且用戶認知記憶深刻。
流量思維:制造對品牌口碑傷害小、影響大的勢
說到互聯網,就必然提到“流量”二字,它是網絡經濟競爭的核心,沒有之一。流量,決定了互聯網公司的生死存亡,同樣也直接影響酒企的業績增長。換作品牌傳播亦是如此,在傳統媒體的受眾弱關系大背景下,如何快速曝光,保持持續的曝光,是所有品牌的首要任務。造勢,制造爆點事件,成為了很多企業突圍的路徑,也是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最佳手段。無論是一線酒企推新品,還是區域酒企推新品,都需要以最短時間形成行業最大的轟動效應,才能極大地緩沖因產品認知不足導致被扼殺在市場引入期的風險。新品上市,最忌諱在市場上表現的不溫不火且無人知曉,小打小鬧的添油戰術更是營銷推廣的大忌。相反只要有足夠的市場影響力,經銷商就愿意打款進貨,酒企就有足夠的現金流去進行更大的營銷動作。外加綜合質量過硬的產品品質,如此新品的存活率也就大大提升。所以,以造勢為核心的流量思維也是酒企產品經理的必修課。
但很多酒企在造勢之時,一般有兩個把握不準:一是事件尺度,二是品牌切入點。從目前互聯網行業實際情況看,99%的事件策劃都是失敗的,要么毫無效果,要么不知所云,甚至直接扼殺品牌變為完敗。而那成功的1%都火爆全網,廣為人知,成為了行業經典營銷案例,如吳亦凡入伍來電H5、百雀羚動態長圖、華帝法國隊奪冠退全款等。結合成功的案例經驗,我們不難發現,要想制造爆點事件,必須激發一類人群的同理心,才能實現精準圈層形成高強度的參與感。如此就能完成觸發互聯網廣泛擴散的原始數據量的積累,成為網絡熱點,繼而就能夠帶動更多人參與,最終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
那么,酒企在進行造勢時,要堅持一個原則即對品牌口碑傷害最小化。這就需要精心策劃事件,通常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視覺,包括品牌標識、產品包裝、產品瓶型、主畫面等;另一個是訴求,包括產品名稱、產品定位、產品口號等。這些是最容易運作,且可控性非常強的事件引爆點。如果攜手第三方合作商共同參與,那么傳播效果會更大。比如500萬邀請設計公司換標識、百萬現金征集品牌廣告語等,公布出人意料的結果,配合軟文的烘托,就能夠引起大眾熱議。因為人們天生就厭惡丑,而喜歡極致美,對二者都會自發的評頭論足,同時他們非常愿意看到并接受丑變美。標識、包裝等花再多錢請在專業的公司設計,我只要選出最差的結果,就能成為熱點,被大家記住。產品教育的第一步也就做到了,后續我對視覺慢慢優化升級,大家就見怪不怪了。這就是為什么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在網上看到有關企業環標志、產品換包裝的行業新聞。而這些基礎傳播推廣手段,酒企產品經理在研發階段就可以提前埋下伏筆。
傳統時代,通常都是小品牌模仿大品牌;互聯網時代,更流行引起社會共鳴的新奇特手法被抄襲。因為所有人都想找到捷徑,都想以最小的代價撬動最大的蛋糕。產品經理作為酒企戰略發展的推動者,就是撬動蛋糕的支點,在復雜的媒體環境下,不能只懂產品研發設計,更要懂營銷推廣,懂網絡公關,這才駕馭新時代的浪潮,為產品打造真正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