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白酒行業營銷競爭層面來看,全國化品牌、省級白酒品牌、區域強勢品牌、縣級強勢品牌如同生態鏈一般構成了白酒行業全部,越往生態鏈頂端企業數量越少,而作為生態鏈的頂層,全國化白酒企業和省級白酒企業不僅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省酒,其發展的戰略方向直接影響到這個省其他品牌的戰略方向,比如安徽省酒古井目前在省內最重要的任務是提結構,如何從百元檔提到200元-300元檔位甚至次高端,因此隨著其結構提升,省內其他品牌在百元檔位以內有機會做外部甚至全省化擴張,而江蘇省酒洋河在省內的戰略是提結構與做下沉雙向走,那么省內其他企業就面臨著與洋河在不同價位段的競爭。
隨著行業經歷黃金十年到前五年低潮再到如今的適度回暖,很多省份原有的省級強勢品牌的位置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有的直接被替代,有的徘徊不前,有的成功防守并上位,諫策咨詢通過對多個省份白酒品牌的“省酒”爭奪戰發現,原有的省酒標準已經失效,新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省酒的標準并尋找全新的省酒打造策略。
以往“省酒”的評判標準
一、 品牌基因
行業關注企業是否具備省酒的首要要素是你的品牌基因如何?包括歷史基因、企業榮譽、香型特色等
二、 省會市場
省會市場作為一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于產
品的品牌帶動作用不言而喻的,誰占領省會市場,誰就有成為省酒的機率。
三、銷售規模與企業主導運作的銷售模式
企業官方銷售額大小對于國家/地方稅收、社會就業及地方經濟的帶動起關鍵作用,因此合理的銷售模式是非常重要,比如企業銷售額是依靠產品匯量達成的還是企業主導產品達成的帶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四、百元以上檔位
省酒必須承接政商務應酬的價格段,即百元價位段,誰搶占百元價格段(市場指導零售價),誰就有機會脫穎而出,比如當年的安徽市場口子窖五年/十年、湖北市場白云邊陳釀12年/20年、江西市場四特東方韻系列等。
五、大單品
一個單品在企業的整體銷售額占比很重要,因此我們不僅關注產品的數量構成,同時關心產品是不是企業的“太子”,即企業主導操作的產品,比如古井依靠年份原漿迅速通過8年的時間實現銷售額過50億,其中年份原漿系列占據企業整體銷售額的70%,同樣洋河的成功也來自于的藍色經典系列突出。
“新省酒”出現的機會與原因
一、 消費者對事物的認知在改變
以前消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是你傳播什么我就認知什么,消費者是被動接受的,現在消費者更注重自己對于事物的判斷,無論傳播信息是什么,消費者都會主動用互聯網來搜索,尋找相關的事物評論后再去判斷,因此消費者更加理性化,更注重自己對于事物的判斷和評價標準,企業曾經認為的傳播效果在變化。
二、 政治與經濟、文化中心分離帶動城市群的擴張
以前省會城市是一個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省會帶動更重要,但是隨著一些城市群的經濟超速發展打破原有的格局,比如山東雙核城市帶濟南與青島,江蘇的蘇州、無錫城市群與南京,浙江的溫州、寧波城市群與杭州共同帶動了省級經濟的發展,因此即使拿下省會市場,消費者心目中的占位也不會出現變化。
三、 資源持續投入并不能帶來規模的可持續增長
短期的規模增長可以依靠資源投入來解決,如果這種
資源投入不能轉換成品牌紅利,就會導致“資源換銷量”沒有持續性,對于企業來說是虧損的,是不值得運作的。
四、 消費結構升級導致產品結構序列發生變化
伴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原有的百元檔位已不在是政務消費的首選,逐步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價位,原有的百元檔位大單品不足以支撐企業和消費者選擇的依據,需要有更高價位的產品來支撐,如果省級白酒升不上去,就意味著被全國化品牌通過下延主力產品所取代。省酒的結構提升并不是單單出個產品去卡住核心價位段就能解決的,需要更系統的整合能力,更貼近消費者的整合行銷方式,與原有的大單品關聯性更緊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