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生意的本質:啤酒生意掙得是格局的錢
全球來看,啤酒企業在強勢市場中利潤較高,在非強勢市場盈利水平一般。與白酒消費不同,品牌效應在啤酒消費中并不明顯,廠商主要通過創造隨手可得的消費場景來提高銷量搶占市場。
從2014年全球數據來看,全球啤酒市場主要由4大品牌控制(47%),這4大品牌也控制了全球啤酒市場利潤池接近80%的利潤。
我們對比后發現,對于百威英博、 薩博米勒、嘉士伯等全球性廠商,其單個品牌的利潤率在強勢與非強勢市場之間差異很大。以百威英博為例,其在阿根廷、巴西等寡頭市場中EBIT可達到45-50%,而在中國市場的EBIT不足30%。
國內市場中,啤酒廠商在某地區市場份額越大利潤率越高。
我們統計了各省市龍頭啤酒市場份額與利潤率后發現,區域龍頭啤酒生產商市場份額在60%以上的地區利潤率基本在15%以上;龍頭市占率在30%-60%的地區利潤率在5%-15%;龍頭市占率在30%以下的地區利潤率往往在5%以下。
以燕京啤酒為例,廣西是燕京啤酒的重要基地,為燕京貢獻了29%的收入,但是利潤占比卻達到63%。由于燕京啤酒在廣西地區市場份額約為70-75%,其在廣西噸酒價格可抬升到3000元/噸,利潤率可達到10.3%,而全國均價則為2490元/噸左右,利潤率僅有5%。
順應消費升級,國內啤酒行業未來布局探討
結構升級之一:加快中高端產品布局中高端產品占比上升
近年來,國內啤酒行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02年,國內低端啤酒(7元/升以下)、中檔啤酒(單價在7-14元/升)以及高端啤酒的占比由2002年的7:2:1變為2016年的5:3:2。
從銷售額口徑統計來看,2015-2016 年間,國內低端啤酒增速下降至-5%,中檔啤酒增速約7-8%,高端啤酒增速可接近30%,主流啤酒廠商紛紛布局高端產品系列來拉動利潤上升。
結構升級之二:罐裝啤酒成為市場趨勢
罐裝產品比例提高。罐裝產品受歡迎是啤酒行業結構升級的另外一表現,近年來國內易拉罐啤酒銷量占全部包裝啤酒銷量比例持續上升,2017年接近25%。以燕京啤酒為例,2015-2016年,公司易拉罐生產線啤酒生產量分別為53.5、63.1萬千升,同比增長分別為11.1%、13.6%。2017 年,公司新增8條易拉罐生產線,旨在擴大易拉罐產品產能。
結構升級之三:繼續優化、集中現有產能
后跑馬圈地時代,產能的優化成為行業主旋律。產能優化可表現為三點:
(1)關閉產能低的小廠,降低管理費用支出。我們調研發現, 一家年產量在10-20萬噸的小廠需要員工數約150人,而產量超過100萬噸的廠房需要員工200人左右,效率更高;
(2)新建罐裝啤酒生產線,滿足消費升級需要;
(3)新建廠房都為百萬噸的大型廠房,產能集中后同樣可達到減少管理費用支出目的。
投資建議:考慮到當前國內啤酒人均銷量上升空間不大,我們認為未來行業增長主要依靠消費升級、單價提升以及行業格局改善后費用率的下降,盈利能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我們認為,啤酒的邏輯更像周期,今年是啤酒股票的大年,目前PE估值水平不低,但是我們認為啤酒利潤率和集中度關聯性更大,采取噸酒市值估值更為合理,對比國際依舊存有較大的空間。繼續重點推薦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嘉士伯(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
風險提示:
1、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本輪提價中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關鍵因素, 原材料進一步提價將繼續拉低行業利潤率。2、氣溫。如后期氣溫異常或者氣溫顯著偏低,將顯著影響啤酒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