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記者了解到,在經歷一系列人事變動后,辭任山西汾酒董事長的李秋喜,29日下午以汾酒集團董事長的身份來到上海,對上海汾酒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進情況進行調研。
關于混改,李秋喜一直以來有著自己的觀點。他曾對外表示,“過去若干年中,我們在國有體制的前提下,探索市場化機制的途徑,走了很多彎路。一直到今天國有體制仍然沒有解決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退等問題。”事實證明,傳統的國有體制不適宜市場機制的發展。
李秋喜介紹,汾酒集團目前的業務未來將整合為幾大業務,主要包括汾酒業務板塊、集團本部個性化業務板塊、國際貿易板塊等。未來汾酒集團將通過股權與各業務板塊相聯系,業務板塊最終都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通過考驗。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提高業務改革的銷售部分,在幾大銷售中實行混合所有制市場運行之后,必將倒逼上游的國有體系、生產體系、供應鏈體系等等,通過倒逼機制逐步完成整體的市場化。”他如是稱。
有券商研報稱,上海汾酒銷售公司作為試點,引入經銷商、基金投資人和經營團隊資本,公司持股比例降到40%。
“經過一系列調整,汾酒目前的狀態已經見底。在進一步理順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汾酒明年的業績將出現觸底反彈,有望實現四個10%,即業績提升10%、利潤增加10%、費用投入提高10%、成本降低10%。”李秋喜說。
不過,雖然李秋喜認為業績明年將觸底反彈,但他此時的預期仍難以達到他此前的目標。2012年底突破百億后,李秋喜將2015年的目標“保守”地定在了200億。
“一些酒企通過注水,很容易進入百億俱樂部,但是三公消費受限后市場逐步回歸理性,過去泡沫型的增長也停下來了。”一位酒業專家分析稱,汾酒的根據地在山 西,河南、河北和內蒙古等省外板塊市場銷量不大,如今區域酒企都開始把戰線收縮到大本營。在這種情況下,想從100億增長到200億談何容易。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現年53歲的李秋喜辭去山西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同時辭去公司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但目前仍為汾酒集團董事長。
山西汾酒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1~9月,公司營收30.09億元,同比下降43.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9億元,同比下降66.39%。
據介紹,經過近8個月的努力,汾酒減庫存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大本營市場山西的庫存從年初的13億元減至3億元,市場已基本進入良性循環。汾酒今年不惜以犧牲業績為代價,就是為股份公司的調整創造條件,減輕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