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大量酒水企業開始開發運作飲用水的消息不斷,筆者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詢問。
實際上,前段時間,作為陜西知名企業的西安糖酒集團冰峰食品飲料公司開發了“冰峰”礦泉水,這一消息的傳出,就引起了市場上的強烈反響,畢竟作為冰峰公司來說,這么多年一直在陜西飲料市場馳騁,進軍水市場,也能理解。
于此同時,今正藥業集團下屬的古窖龍泉酒業開發了“愛我所愛”富鍶水,在陜西酒水市場上引起了震動,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的評論。對于古窖龍泉酒業來說,背靠渭北高原上皇古泉,開發飲用水,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姑且不論評論的好與壞,就這一舉動來看,也足以見證了各大企業都看中了飲用水市場的潛力。
這兩年,隨著酒水行業越來的越艱難,致使大部分酒水企業進軍飲用水市場,一系列的飲用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場。什么富硒水、富鍶水、天然水、富氧水、冰川水、弱堿性水等成為酒水企業轉變勢頭的一個工具。
然而運作飲用水,真的能發財嗎?真的能讓酒水企業看到曙光么?
實際上,飲用水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崛起來源于資本的進入。
幾年前,不管是國外資本還是國內資本都開始對飲用水產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伺機進入這一行業,比如華森健康國際、中國水飲料集團、恒大集團等。
資本折射出的信號是,資本再度對中國飲用水產業的前景非常看好。在資本杠桿的作用下,中國飲用水市場的想像空間正不斷被放大。
而現在,大量酒水企業進軍飲用水市場,意欲何為?
一、拓展新業務建設自有品牌
當年“恒大冰泉”的跨界經營,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絕對優勢,當今在互聯網時代下,眾多酒企也看中了這一機會,想乘機殺出一條道路,成為互聯網時代下一夜爆紅的快消品。
當然也在企業運作酒水品牌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產品在業外的產品線,借助酒水品牌的勢力建設自由品牌,成為擴大企業規模的一個利器。
可喜的是,以前企業在進軍飲用水市場的時候,都瞄準了高端飲用水。而酒水企業恰恰沒有在高端飲用水方面著想,而是在大眾飲用水市場開始下手,這一點難能可貴。
二、壓縮運營成本,充當酒水品牌的促銷品
去年,在高端飲用水行業,以攪局者身份出現的中石化,將其飲用水的價格赤裸裸地拉低到了2元,借助自身渠道“加油站”給了恒大冰泉一個沉重的打擊,也拉低了高端水的市場身價。
這一價格的拉低,恰巧給了酒水企業進軍飲用水市場的一個良好契機,但從目前的形形勢來看,中國的酒水企業還未找到適合自己運作飲用水的操作模式。
黑龍江的某一酒企是進軍2—3元飲用水最早的企業,開發了“冷香冰泉”,后來 因為未找到盈利模式,今年已放棄冷香冰泉的運作。
也就是說,目前的酒水企業,在運作飲用水上,還沒有更好的操作模式。這一現狀導致的結果是,涉及飲用水的企業都將自由產品當作酒水品牌的促銷品來運作,企圖進行引導消費,用時間來奠定市場。
三、大跨度下的一個嘗試性實驗
從本質上講,酒水企業進軍水行業,跨度很大,作為企業方來說肯定做了多方研究和調研,如果僅僅是利用炒作和自有酒水品牌的拉動,產生銷量顯然是不現實的。
筆者拿古窖龍泉酒業的“愛我所愛”做個簡要分析,“愛我所愛”為兩個單品,一款目前定價3元,一款目前定價2元。
這一定價,跟古窖龍泉運作酒水品牌的思路是吻合的:做品質,但不一定是價格最高的。這個思路延伸到“愛我所愛”的價格定位還是比較合適的。
從現有情況判斷,古窖龍泉一定希望通過自有酒水品牌的渠道,進行終端的深度滲透,納入其直供、商超、煙酒店和以經銷商為主的渠道模式,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讓絕大部分的終端可以實現銷售產品,這點很厲害。
消費者能接受的心理價位是關鍵,從全國所有酒水企業涉足飲用水的品牌來看,基本沒有兩者結合很完美的例子,所以,“愛我所愛”是有機會的。
回到話題本身,現在的很多酒水企業共赴飲用水行業“盛宴”,這一市場到底有多大?為何紛紛瞄準了飲用水項目?
也許飲用水的利潤比果汁飲料利潤要高,因此,高利潤其實是企業對飲用水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資料顯示,當前,國內飲用水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在“便捷時代”,“健康時代”之后進入“生態時代”。
也就是說消費者對飲用水的需求提升到健康的高度,這對旨在主打天然、健康、概念飲用水的酒水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