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業,白酒價格帶、酒業格局、醬酒熱潮等都是酒業人士長期關注的焦點。從白酒維度來看,行業的空間提升主要依賴于價格天花板的打開,價格的增長優先于銷量增長。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價格帶細分是白酒行業發展至今很明顯的特征,是由白酒社交貨幣本質所決定,由高凈值人群消費重心轉移所引領,是白酒行業十四五增長模式轉型升級的關鍵。對白酒而言,價格帶被賦予了新的定義,被重新劃分:把高端細分為兩類,1500元以上是超高端,800~1500元是主流高端。次高端也細分為兩類,500~800元是新興高端,300~500元是次高端。100~300元的中檔酒和100元以下的大眾酒分類不變。有醬酒專家分析認為,1000元左右是醬酒的高端價格帶,而400~800元則構成了醬酒的次高端價格帶,這個價格帶將產生400億的銷售規模。這個價格帶形成了習酒窖藏1988、紅花郎10年15年、國臺國標、釣魚臺酒、漢醬、賴茅等多只醬香酒大單品,并對濃香和清香的次高端形成了碾壓之勢。
新周期,強分化的趨勢影響
中國白酒的價格帶之所以被重新定義和細分,這與外部大的趨勢環境影響是分不開的。我們知道,2020~2021年中國白酒趨勢關鍵詞是“新周期,強分化”,分化是近年來中國白酒趨勢的核心特征,但在強分化這個核心概念前提下,是中國白酒行業在2020年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周期,這個特征在2021年會表現的更加明顯。這其中,但對于酒企業而言,把控風險很重要。原因不僅在于,白酒行業增速在放緩,銷售數量相對2016年近乎“腰斬”,到2020年1~10月份的數據又下降了10%,這個指標意味著喝的量少了。而且還在于,企業對于白酒價格式增長創收依賴,只有能漲價的企業才有好未來,價格的背后是品牌價值。所以我們看到,只有有品牌價值的企業,才更有企業價值。品牌是中國白酒最終的護城河,過多的香型化、產區化都是主旨不明確的,品牌對價格還是影響最大的。同時,白酒消費主流群體在變化,主流群體老齡化、重口味可能是“醬香熱”的重要驅動力。醬酒熱與喝白酒的主流群體平均年齡上漲有關。這些均說明了中國白酒行業來到全新的周期。
而2020年往后,中國白酒行業強分化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香型的強分化:醬香型、馥郁香、兼香型等高風味香型將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從2020年的數據可以看到,在18家上市公司,非濃香型企業增長了8.1%,而濃香型企業增長1.8%,香型之間的分化是很明顯的。二是品牌的強分化:市場一體化、產業集中化將驅動全國性品牌獲得更多的銷量。18家上市公司中,全國性品牌增長7.2%,地產酒下降9.1%。從數據來看,地產酒的未來渺茫,和企業努力沒有關系,全國性則很關鍵。三是價格帶強分化:超高端量價齊升、高端量平價升、次高端量升價平。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2020年營收增長的只有高端的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國窖1573)、酒鬼酒。次高端增長的企業中,和牛欄山不一樣,山西汾酒體現出了兩端化發展,青花汾20年全國化進程較快,今世緣是靠國緣而不是母品牌今世緣增長,唯一的特例是順鑫農業。我們可以看到特征非常明顯,主要是高端和次高端實現增長。
表一:2020年前業內對白酒價格帶簡單劃分
白酒漲價升級下的沖擊
2021年大部分商品的物價溫和上漲,隨著物價上移、消費結構提升、經濟內循環持續、品質消費時代的到來,白酒消費價格可能仍會有一個較小幅度的上移。當然,這種上移是市場主導和品牌意志所為。尤其是在2020年,醬酒品牌的潮涌而出,醬酒價額上揚帶動濃香、清香等其他香型的結構調整和價格上揚,白酒新品價位和消費整體結構的雙重作用下,漲價已成必然。并且在今年春節期間,白酒動銷及價格表現均較好,尤其是高端、次高端品牌需求旺盛,高端酒價格高位堅挺,需求旺盛下價格天花板持續打開,春節后漲價預期升溫,次高端、區域名酒此前由于疫情對部分場景的沖擊預期不高,春節期間動銷反饋較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消費場景復蘇下仍有回補空間,主要區域春節期間的出貨量增幅明顯,低端自飲酒保持穩定增長。另外,“就地過年”也拉動了餐飲行業的復蘇,親朋聚餐在春節期間“火紅半邊天”,這也為“賣酒”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從電商平臺以及酒企的數據來看,飛天茅臺、普五、國窖1573等高端白酒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洋河股份旗下夢之藍M6+等次高端白酒消費則超預期。
由此,眾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被動地接受了“物價上漲,酒價也只能上漲”這一基本事實。他們沒有因為酒價上漲就停止賣酒、喝酒。但據市場調查情況看,很多白酒依然存在價格倒掛現象。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通過各種促銷活動,使實際銷售價格低于官方指導價格(茅臺除外)。從2015年之后,隨著社會消費升級,2020年的全球疫情蔓延,限制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出口,各大酒企只能轉向“內循環”。醬酒熱、渠道下沉等原因,醬酒單價和整體消費結構的改變,都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未來,各大名酒產品還會有一輪漲價潮。業內人士指出,此輪全國性名酒提價,有刺激動銷、提升品牌、成本加劇等多方面因素。
隨著各家酒企在調整升級、品質升級、營收升高的戰略目標下,未來五年白酒消費將會呈現以下三大主流態勢:第一、禮品饋贈;第二宴請;第三,極簡式消費升級。極簡式消費是建立在“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只買喜歡的,不多買、不亂買”的年輕消費群體理念升級的消費態勢。
新格局重構帶來很多變數
由于中國白酒格局發生著變化,進而導致了白酒價格帶被重新定義細分。而專業人士指出,白酒格局變化對價格帶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國酒和地產酒的格局重構;銷量、收入、利潤在向優勢產區、全國品牌、戰略單品集中,特別是貴州仁懷的優質醬酒產區品牌建設,使得醬酒全國化的同時帶來了地產酒的塌陷,比如河南市場,地產酒只剩仰韶彩陶坊。二是品牌酒和系列酒的格局重構;名酒廠的收入和利潤越來越往品牌酒集中,系列酒逐漸萎縮,在濃香酒中表現尤為明顯。三是小眾香型和濃香型的格局重構;醬香、清香、馥郁香、米香、芝麻香等小眾香型人群廣泛化、市場大眾化,有些小香型已經闊步狂奔,有些逐漸起勢,有些看見了黎明前的曙光,當前中國白酒正處在香型重構過程中。四是高端化和口糧酒的格局重構;高端化是名優白酒主流方向,但不是所有產品都能高端化,高端化需要高品質、有文化、擅長營銷,大眾口糧酒仍然有重要機會。五是高度化和低度化的格局重構;低度是濃香型白酒的重要優勢。很多酒廠不重視低度濃香的推廣,其實低度濃香有著大量機會存在。
以上五個格局重構一邊在對價格帶造成突出影響,一邊也在慢慢疊加。正是飛天茅臺拉升了白酒行業天花板,給了新興高端和次高端擴容機會,是價格帶細分帶來了新格局重構。如果沒有飛天茅臺穩穩站在2000元以上,那就沒有超高端市場的形成,也不會有主流高端的細分,主流高端的門檻也不會從600元拉升到800元。次高端也不會以500元分開兩個細分價格帶。從宏觀經濟來看,2021年全球通貨膨脹會愈演愈烈,原材料價格漲價的情況下,凡是有品牌力的白酒品牌勢必通過漲價來應對競爭,這將導致二級市場愈發活躍,市場對茅臺的價格預期就會更強烈,漲價成為必然。另外在醬酒風潮的背景下,大量資本進入茅臺鎮,其他品牌即使破不了2000~3000元,也會有一批企業在1000元左右價格帶有所動作,這也會使市場對茅臺價格的預期偏高。業內人士認為,當下漲幅最快的是200~600的價格帶,這是絕對的核心價格帶,誰做200~600元價格帶誰就能跑贏大盤,誰不做就一定會被忽略掉。在市場層面,600元左右的價格帶正成為企業進行產品布局的重點之一。今年最核心的價格帶布局與比拼會集中在1000元和600元左右的這兩個價格帶。
表二:2021年業內對白酒新價格帶重新定義與細分
價格帶細分中閃現亮點
2021年,將是白酒新品類、新物種的紅利年。哪家白酒企業能夠率先推出新品類、新物種,就有可能獲得全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今年也將是一個品類流行替代品牌的年份。以名酒品牌和醬酒產品新品類的出現,將憑借高顏值、強體驗感、口碑好等優勢漸漸侵占大品牌的常規產品通路,實現企業的逆勢增長。此輪漲價由醬酒、區域酒企領漲,集中于次高端價格帶產品。在銷售旺季時,部分酒企需要通過漲價來拉動消費。漲價一方面起到價格標簽的作用,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提振市場信心,刺激渠道銷售,加大年節的促銷。有人認為,從某重意義上講,白酒的價位決定于品牌,而品牌又決定于規模。國窖1573是因為價位高才成為了高端品牌,而不是因為它是高端品牌所以價格高,這是一個跟一般快消品不一樣的地方,是品牌決定規模,有沒有高端酒決定了是不是第一價格帶中的酒企,長周期來看,價位決定地位,做價格的能力決定市場地位。
2021年高端酒市場整體上很有可能“量平價升”,對于廠家和商家而言,善于利用數字營銷將取得巨大提升。在廠商關系上,雖然依舊是廠家處于強勢地位時間較多,但是在數字營銷等新營銷方式的加持下,以及酒商往連鎖零售和品牌運營兩大方向集中,使得酒商數量在減少的同時,話語權將得到提升。次高端市場的擴容增量毋庸置疑,300~600元/瓶的次高端市場將是2021年最有“看點、亮點”的市場,主要表現在:市場銷量將進一步擴容。它已經是商務宴請、商務接待的主流價格,在很多市場正在成為城市宴席的主流價格。品牌價格將逐步回歸,次高端四款產品中,劍南春是真正的“次高端之王”,水井坊、舍得、酒鬼酒等正在順勢企穩,減少倒掛比例,也要感謝高端的運營。最好的價位是市場團購價400~500元/瓶(零售指導價格一般是500+元/瓶);醬酒是次高端市場擴容的生力軍,放大了次高端市場的容量。習窖藏1988、紅花郎、國臺國標、釣魚臺等次高端價位成則醬酒品牌成,據說習酒今年有望突破120億,其中大概60%的銷量由習酒窖藏1988實現,相當于為醬酒市場貢獻了等同于水井坊+舍得的營收。因此,醬酒與濃香、清香、馥郁香等一起放大了次高端市場。值得一提,舍得的老酒戰略是從濃香中脫穎而出的一個很得力的差異化戰略。次高端的重要力量是全國名酒的高端化產品,部分二三線品牌向上延伸進入次高端市場,比如M6、汾酒20/30年等。并且,香型代表酒、省級數一數二酒企在次高端也有一定機會。(原標題:由“價格帶新定義” 看中國白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