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產啤酒因為產能過剩的困擾已經“不堪重負”,業績紛紛呈現下滑的趨勢,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現在國內啤酒的產品結構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窘迫現狀。
正如《進口啤酒,已替市場撥開“層層迷霧”》文中所說,進口啤酒的大舉壓上不僅給國產啤酒帶來了壓力,更為國產啤酒的產品結構轉型提供了溫沃的土壤。“站在酒類流通企業的角度上,不能僅僅把進口啤酒當作一個品類或是一項業務看待,而是要有更多思考,將進口啤酒作為酒類流通企業轉型升級的一種動力,去探尋新的經營模式和商業理念。”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新國認為。所以在進口啤酒的推動之下,國產啤酒也要借用好這陣東風,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
首先,要積極進行消費結構升級,并向中高端市場轉型。如今,中國啤酒行業正站在轉變的關鍵“風口”上,要加快中高端市場轉型的步伐。年輕市場的逐步形成,雖然對傳統的白酒企業造成種種“代溝”,但是作為年輕人喜愛的啤酒而言,在消費結構轉型方面已經快人一步。
其次,消費結構的變化促使著國產啤酒進行產品升級調整。積極聚焦產品升級,中高端產品升級潛力巨大,有望提振公司盈利能力。進口啤酒推動國產啤酒向多元化、年輕化和精致化發展。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從而提高消費者的黏度,俘獲意向消費者的心,成為了國產啤酒的思考點。
作為國產啤酒的先行者之一的青島啤酒,率先進行產品結構升級,推出了針對中高端消費市場的產品“經典1903”。“經典1903”外包裝設計新穎,以青島品牌標志為瓶標的核心元素,綠色為主調。上市后,給消費者以年輕、活力、時尚的視覺沖擊力,期待其引領新的消費潮流。產品獲得一致好評,精準的市場定位,大膽的嘗試與創新,為青島啤酒占領了年輕市場。青島啤酒陜西銷售分公司市場部品牌主管賈田文表示:“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個性化和自主化,公司有針對性地推出相適應的設計時尚、品質較高的精釀啤酒,進行市場戰略發展布局,同時,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銷售力”。
想要更加貼近消費者的口感需求,以消費者的口味為導向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品質”和“創新”就成為了國產啤酒破繭成蝶的關鍵點。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在品質上更加卓越?答案很簡單——“工匠精神”。多年來,國產啤酒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貪大貪全,過于偏重于生產側的規模和份額,主流啤酒企業自身的“慣性思維”原因,造成了國產啤酒一味地打價格戰,卻忽略了對消費體驗的敏感性,所以如何做好消費者的文章,如何在品質上有質的飛越,才是國產啤酒自救的良藥。
“工匠精神”不僅僅是追求品質,更強調文化底蘊的打造。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何勇表示,“作為國產啤酒而言,與其它酒種類不同的是,啤酒具有獨特的“分享”文化。酒類產品作為一個可以和別人分享之后獲得愉悅的精神升華的產品,是我們酒類產品的唯一性,而反觀我們的啤酒產品,在做的越來越飲料化,或類飲料化。在逐漸拋棄我們最本質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長期的文化本源,如此一來,在國外文化的沖擊之下,我們自然顯得不堪一擊”。所以作為國產啤酒而言,既要保證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也要積極創新新文化,才能“征服”中高端消費者的心,順應市場的發展需求。
當然,企業內在的修生養性固然重要,但是作為品牌推廣方面也不可或缺。中國市場的進口奇跡進一步促進國產啤酒品牌推廣戰略的升級,這也要求國產企業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燕京啤酒提出了“西部擴張”的戰略,公司確定性的全國戰略開啟且西部擴張計劃明晰,西部量增空間仍存,未來量增有支撐。
作為面對進口酒的來勢洶洶,國產啤酒則要草船借箭,借勢而為,在產品升級,結構調整中不斷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