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從系列酒的市場容量和品牌厚度看,五糧液是完勝茅臺的。
近期,上任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李曙光和五糧液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劉中國聯手為五糧液經銷商送去的感謝信刷爆了朋友圈,感謝信中明確提出,展望未來,五糧液新的征程已經開啟,“十三五”期間將跨越千億臺階和打造兩個百億平臺。其中,占據重要一環的就是其系列酒的百億平臺計劃。
同樣,貴州茅臺也在2016年加大了對系列酒的支持力度,甚至明確表示“茅臺系列酒每年有不少于8億元的市場支持,并且允許3年政策性虧損”,這種支持力度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由此看來,在經歷了高端酒的對決和比拼之后,茅臺和五糧液相繼開始了系列酒的新對陣,這一層面,五糧液顯然具有先發優勢而更勝一籌。
43億對100億
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6年度主要經營數據及2017年度生產銷售計劃公告顯示,截至12月20日,完成系列酒銷售1.37萬噸,同比增長86%,實現銷售收入23.1億元,同比增長88%。結論是,整體超額完成計劃,幾近成倍增長。
其中,王子酒銷量近4800噸,銷售收入超8.7億;迎賓酒銷量5500余噸,收入近6.5億元;漢醬近430噸,收入2.3億元;仁酒:超300噸,7000萬;貴州大曲:近300噸,6900余萬;賴茅:1200余噸,1.8億元。
2017年,醬香系列酒公司的目標為:完成全年銷量2.6萬噸,銷售收入43億以上。貴州茅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表示,要乘勢再進,深耕精耕市場,做大單品實力,“把系列酒打造成茅臺新的增長極”。
根據五糧液發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5.44億元,較上年216.59億元增長13.32%;五糧液去年酒類產品銷售量14.87萬噸,較上年13.74萬噸增長 8.25%,而增長的一大動力就是其系列酒的增幅。
五糧液在公告中指出,去年公司進一步梳理和優化“五糧液+五糧系”產品品牌結構,建立“五糧制造、群星閃耀”的五糧系列品牌群,繼續加強創新渠道建設。五糧液品牌確定了以新品五糧液為核心,交杯牌五糧液、五糧液1618、五糧液低度系列為戰略品牌,系列酒營銷公司已經初步完成對系列酒品牌的梳理、分組、優勝劣汰工作,并以打造百億系列酒的目標來分解與定位“5+N”品牌群。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2017年,五糧液在區域與產品品類規劃上的近期目標是打造“兩個百億+兩百億元”的平臺。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指出,
“兩個百億”平臺是指,到2018年,華東中心率先實現100億元的銷售目標,三個系列酒子公司完成100億元的銷售目標,率先在全國酒企中實現副品牌銷售突破100億元的銷售目標。
“兩百億”平臺是指,最遲到2019年,其他六個中心和品類共同完成200億元的銷售目標。在系列品牌打造的目標上,除核心產品五糧液以外,三個系列酒公司致力于培育出一個20億元級品牌、兩到三個10億元級品牌、5~10個過億元的品牌。
對比看,在系列酒的規模上,五糧液具備了壓倒性優勢,應該說,五糧液在系列酒上的最新動作,一方面表明五糧液對于系列酒的重視與關心,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五糧液對于品牌運營和渠道管理將實行更加嚴格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制度。
系列酒同樣“在精不在多”
在整合了賴茅系列,整頓了王子和迎賓,整理了漢醬和仁酒后,茅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市場收割戰,這一站的宗旨就是打響系列酒的招牌,并且是單獨出擊而不是綁縛茅臺主品牌。
不過,李保芳深知“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所以,其力主推行的還是對系列酒的精簡規劃,值得關注的是,茅臺為此專門在2016年開了一場系列酒研討會,并最終確定,放棄早前的“一曲三茅四醬”產品規劃,改為“133”的產品策略(推三個全國性品牌和三個區域性品牌),力推王子、迎賓、賴茅、貴州大曲以及漢醬等6大產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會議提出茅臺系列酒全國化的重點是“茅臺王子酒和迎賓酒”。
從后期的策略中也不難看出,茅臺押寶看重的系列酒就是王子和迎賓,并計劃打造為單個品牌10億元級銷售額的全國性知名品牌。而漢醬則主要維持老品銷售,重點選擇地級區域市場重點突破,貴州大曲打造為本省強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