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迭代的新時期,清香型白酒向左還是向右?
80后、90后正在成為中國白酒的核心消費群體,中產階層崛起、消費升級正在引領消費習慣發生變革。
王再武表示,白酒行業又一次站到了風口下的路口,傳統消費群體與新興消費群體的分野,傳統酒民與新興消費酒民側然不同的嗜好、習慣、價值觀帶來了我們“向左”或“向右”的戰略選擇。
王再武認為,在清、濃、醬三大香型中,亞品類發育最多最好的當數濃香,在守正傳統技藝方面發展最好的當數醬香,清香類白酒如何適從,如果我們借鑒濃香、醬香的雙重優勢,因地制宜地扛旗大清香、豐富個性化,或許是我們未來要走一條道路之一。
牛欄山酒廠副廠長陳世俊認為,“弱化香型,強化口感”的倡導把過去對于酒的香型的技術研究從幕后提到了前臺,這樣的提法向市場更近了一步。
據陳世俊介紹,牛欄山從2005年做工業旅游,200多萬人到企業參觀,每年都會做大量市場調研,調研中消費者對香型不敏感,敏感的是口感,業內人士往往關注技術,消費者關注口感和體驗。
在傳統香型白酒正面臨著去產能、產業供給側改革、按需定制等制造突破的背景下,我們是仍然守舊,還是積極創新?
王再武表示,很多“老大哥”清香類企業已經給我們作出回答,牛欄山用陳釀超級大單品實現了開疆擴土,衡水老白干的副品牌戰略十八酒坊,在以母品牌的“剛”與副品牌的“柔”方面實現了中高端占位,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足以容得下幾十家清香類酒企,我們清香類白酒誰都可能分得一杯羹,聯合是很有必要的,差異化的創新更是迫在眉睫。
據了解,為在大清香的陣營里去傳承與創新,規避伙伴企業的核心利益,豐富大清香的價值內涵,汾陽王近年來投巨資修建了汾陽王府文化景區,汾陽王酒博館,打造汾陽王教學基地等。
老白干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寶洪則在強調品類的力量,他表示,著眼消費者,應給復興前加個詞就是“品類”,品類能夠提升品牌,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理想的結果是做消費者心中的品類代表,讓品牌等于品類。
同時鄭寶洪以老白干推出“純柔”新品類為例,表示品類的創新必須與消費者的心智吻合,不吻合就達不到目的。
高端化、精英化、健康化,釋放清香型白酒價值洼地
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在論壇現場表示,中國白酒的需求再造應從品類創新開始,品類發展,品類才能發展,正如茅臺通過教育消費者,初步達到了在消費者心中醬香比濃香好的認知。今年紅星藍瓶增長快,寶豐也有新發展,老白干利潤增速非常之高,2017年可以稱之為清香品類回歸年,各大清香型酒企發展非常快。
楊光認為,目前中國白酒市場,濃香型白酒發展充分,整體醬香型的價格不斷拉升,而清香的洼地非常大。目前清香型白酒的創新步伐還不夠,滋味之美也并未得到充分地呈現。
關于清香型白酒的發展路徑,楊光提出“三化”,即:高端化、精英化、健康化。他表示,過去清香型白酒在高端引領不夠,應該朝著高端化方向邁進;醬香有茅臺,濃香有五糧液、國窖1573,清香型白酒也應該朝著精英化的方向努力;清香型白酒非常純潔,在健康上優勢明顯,清香型白酒的健康價值挖掘不夠,應該繼續深挖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