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聯想控股突然宣布出售旗下白酒業務,收購方為衡水老白干。在處于低潮的白酒行業,這件事立刻成為了一件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事。
4月上旬,老白干披露重組方案細節,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夠買聯想控股的豐聯酒業100%股權,其中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為6.19億元,以股份方式支付對價為7.8億元。這種用現金和股票作為并購支付的方式,相當于將佳沃集團旗下的白酒生產及銷售業務將整體注入老白干;同時,聯想旗下的佳沃集團將以6.29%的股權成為老白干酒的第二大股東。
聯想苦心布局白酒行業6年,最終以出售白酒業務收場,不得不讓人深思其中的教訓。
天時——八項規定的出臺
談起聯想布局白酒行業,得從6年前說起。2012年“三公經費”限制規定出臺以前,白酒行業正處于“黃金十年”的后期。當時白酒行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幾乎所有的白酒企業都處于盈利狀態,市場對于白酒的需求連年上漲。2009年白酒行業第二輪并購潮中,大量業外資本和風險投資開始關注白酒行業,試圖在這個行業分一杯羹,聯想也不例外。
2011年6月,聯想控股酒業以1.3億元收購湖南武陵酒業39%股權;7月,增資湖南武陵酒業,實現全資控股。2011年11月,聯想控股酒業宣布收購河北乾隆醉酒業有限公司,后者擁有板城燒鍋酒。2012年9月16日,聯想控股酒業又高調宣布4億元收購山東孔府家。一年多的時間,聯想控股總共花費超過20億,秋風掃落葉般地快速并購了4家白酒企業,其中兩家湖南企業,一家河北企業,一家山東企業。
2011到2012年是白酒行業處于最高點的時候。正當聯想準備在白酒行業大戰手腳的時候,方便面行業發生了“塑化劑事件”,隨之影響到了白酒行業;緊接著“八項規定”出臺,政府發布限制“三公經費”的規定。一連串事件的發生,讓剛剛在白酒行業落腳的聯想始料不及。而限制“三公經費“的規定,為后來幾年白酒行業的低潮埋下了伏筆。
地利——智能硬件行業vs白酒行業
白酒行業看似是一個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是一個“表里不一“的行業。有專家指出“白酒行業市場操作的技術含量和行業壁壘很高,聯想控股酒業整合收購四家酒廠后,聯想集團所處的行業屬性限制了其無法給予豐聯酒業除了資金之外的幫助。”
誠然,聯想是中國智能硬件行業的老大哥,其在筆記本電腦、服務器、手機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領域,擁有著十多年的行業經驗。但這并不足以說明聯想可以在除智能硬件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通過聯想的經營管理經驗,短期之內取得可喜的成績,尤其是在白酒行業。
白酒行業和煙草行業有些類似,屬于高稅收行業,同時又與地方政府有著密切的聯系。該行業具有產業鏈長、結構復雜、渠道復雜等特點,同時又屬于非壟斷型市場,而不像啤酒那樣,只有幾家大品牌壟斷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白酒品牌近萬個。
聯想進入白酒行業,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實屬正常。
人和——制度管理與團隊換血
聯想控股酒業并購四家酒企以后,對企業的管理方式是中央集權式,后來開始不斷完善事業部制,給予四家酒企更多的運營權限。據知情人透露“聯想控股早期對收購過來的地方白酒企業的管控模式強調權力上收和集權,這與酒行業銷售等環節需要快速決策相悖。”
此外,聯想控股酒企在并購酒企的管理團隊和企業運營流程方面都進行了調整。
四家酒企的高管頻繁更換,孔府家“主帥”更換兩任,但孔府家酒的業績并沒有因聯想的介入而逆轉。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板城的管理層和銷售人員大幅流失;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真正致命損傷的是銷售團隊的更換——內行業務人員是白酒行業最為稀缺的資源之一,經驗老道的銷售人員甚至可以左右經銷商的進貨決定。聯想控股的錯誤行為,致使大量的板城銷售人員奔向了競爭對手陣營,而新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無法順利銜接市場,造成了長達兩年的青黃不接的局面。
在規范公司運營流程方面,聯想控股試圖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的制度規范四家酒企的日常運營工作,這對銷售團隊的影響特別大,致使銷售團隊在日常工作中報備程序繁瑣復雜,效率低下;有時候一個商標事宜走完申請流程都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僵化的體制給衡水老白干帶來了可乘之機,通過反應迅速、快速伶俐的打法,衡水老白干趁機占領了河北板城燒鍋酒的部分市場。
自2012年起,白酒行業開始進入調整期以來,聯想控股的豐聯集團在白酒行業可謂是走一步退兩步: 2014年,豐聯白酒業務收入11.21億元,比2013年減少13.6%,凈利潤虧損8.53億元。2015年,豐聯集團實現營收11.87億元,同比增長5.89%;凈利潤虧損7300萬。2016年上半年,豐聯實現凈利潤1300萬元,扭虧為營。
產品文化是行業文化的集中反映。白酒文化正代表了白酒行業的特殊性——熱情與冷酷并存,輕靈與厚重同在。聯想進入白酒行業之后,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不是因為運氣不好,就是不熟悉行業,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回過頭來看,這個案例確實是值得聯想反思的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