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酒類發展的方向在哪?消費重心是否發生轉移?消費主流人群和新的消費增長點有何變化?這些都是消費者和酒類生產、銷售企業所關心的問題。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發布,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
根據人普結構分析,酒類產品作為國民日常性消費品,在消費升級和人口增長的前提下,消費趨勢必定發生變化,酒類的傳統營銷方式需向精準化轉移,中高端消費重心從全國化向人口大省、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上廣深等重要區域轉移,向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才集中的地區發力。
“北上廣深”消費優勢依然凸顯
廣東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人口數量達到1.26億人,居全國首位。廣東既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又是酒類產銷大省。數據顯示,廣東2020年GDP已經突破11萬億。2020年酒類市場體量560億元左右,其中,白酒是唯一增長的品類,特別是60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增速迅猛,增長速度高達26.7%,由此推斷,廣東的高端白酒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判斷,未來廣東市場還會繼續往高走。在此趨勢下,未來大品牌、高端產品在廣東市場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廣州白酒運營商鄭浩認為,廣東市場的消費水平遠遠高于大多數省份,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消費市場占比很大。近幾年,隨著醬酒消費的興起,郎酒、國臺、釣魚臺等品牌銷量逐年增加。未來,廣東地產酒像九江雙蒸、長樂燒和部分川酒、徽酒、蘇酒品牌市場占有率還會上升。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397元,增長5.1%,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最大,為30.2%。從31省份數據看,2020年上海成“最能花”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536元;北京位居第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8903元。
雖然北京和上海的人數在全國排名中不占優勢,但經濟、消費優勢明顯,2020年北京地區GDP達到3.6萬億元,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434元,同比增長2.5%。
2020年上海GDP達到3.9萬億元。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7元,增長3.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11元,增長5.2%。
上海酒商許梅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在上海,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汾酒等中高端白酒品牌消費會持續增長,蘇酒和徽酒強勢品牌以及舍得、水井坊、酒鬼酒等品牌布局更精準。上海一直是黃酒品牌的核心市場,會稽山、女兒紅、石庫門等黃酒品牌在上海酒類市場堅挺,未來還有更多高端的黃酒品牌進入,進一步助推黃酒健康發展。
“人口分布”加快消費轉型升級
31個省份中,人口超過1億人的省份有2個,在5000萬人至1億人之間的省份有9個。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計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為35.09%。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在貴州論古今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看來,我國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人口紅利繼續存在。根據人口增長發展趨勢,廣東、江浙、山東、河南等人口消費大省將是未來白酒消費的重要核心市場,酒類消費持續向好。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中國酒類的發展與人口結構與消費文化有直接關系,目前來看,廣東、山東等人口大省擁有較為龐大的消費人口,加上相對彪悍的飲酒風俗,隨著人口的遷移,未來這些區域依然會是中國酒類消費的核心區域。但也要看到,老齡化正在加劇,年輕人群消費正在碎片化,基于傳統民俗與社交性用酒的酒桌文化正在弱化,這些都是不確定性因素,中國酒類強分化趨勢不可避免,酒類消費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基于產區的品質概念日期成熟。
數據顯示,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這五個人口前五位的省份中不難看出,廣東、浙江、江蘇三個省份的經濟增長較快,科技技術含量較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比重高于大部分地區,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大于眾多省份。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浙江白酒消費白酒消費在200億左右,次高端白酒占比達15%。除茅臺、五糧液之外,劍南春、洋河夢之藍、水井坊優勢明顯,低度五糧液在浙北消費較好,汾酒、舍得、國緣消費氛圍漸濃,浙江消費習慣集中在黃酒、青梅酒等,浙江地產酒有致中和、九珠潭雖然有一定的市場,但規模極小,對外來品牌構不成威脅。
業界認為,隨著人口的南北遷移,南方酒類消費品牌格局將會打破,由于北方人對家鄉品牌的依賴性,為眾多中西部以及東北白酒品牌進入南方市場提供了利好的窗口期,對于北方品牌來說,數億人的南方“傳統”消費人群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將是人口和人才紅利的釋放。
“人口結構”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從人口分布、年齡結構、城鄉人口等多個方面顯示出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本紅利轉變的發展趨勢。隨著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為酒類產品消費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新營銷咨詢培訓專家賈福春認為,從人普數據中不難看出,廣東、山東、河南、江蘇等前十名的人口大省依然是白酒生產和消費的大省,這恰恰證明了白酒消費和人口是成正比的。隨著中青年人口比重加大,在白酒消費領域,特別是醬酒消費方面,中老年是消費主流人群,需要重點培育。隨著中老年人群的增加,醬酒的紅利會持續釋放。
隨著人口的流動,與十年前人普相比,河南人口被廣東、山東超越,但人口總量、消費量還是巨大的,對國內外酒類品牌來說,河南依然是核心市場。在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看來,河南酒類人均消費量一直呈上升態勢,河南主要是以白酒、烈性酒消費為主,但面對消費升級或中產階層崛起,人均消費金額將呈現上升趨勢。
“地方區域性品牌的生存壓力會很大,如果沒有個性、沒有品格、沒有品牌很難生存。”熊玉亮說。
“未來的人口紅利將向人才紅利轉移,高收入人群逐步增多,這必然帶動品牌消費品牌升級和價格段的持續升級,對白酒來講是一個利好。”賈福春說。
熊玉亮認為,針對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勞動力人口輸出,河南農村白酒消費總量在下滑,呈現出向城鎮、縣城轉移態勢,消費升級進程與一、二線以及省會城市相比略顯遲緩。但隨著鄉村振興,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資金回流,未來鄉村消費必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原標題:哪些省份決定了未來白酒的發展)